百姓们望着李承乾离去的方向,开始谈论着未来的生活。
一位中年汉子满怀希望地说:“今年庄稼收成好了,俺要多攒些钱,给娃娶个媳妇。”
旁边的老人笑着应道:“好哇,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喽。”
一个年轻人憧憬着:“俺想去城里学门手艺,回来把咱这地方建设得更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李承乾踏上马车,缓缓启程回长安城。一路上,风景如画,青山绿水相伴。
马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车轮吱呀作响。李承乾坐在车内,思绪万千。身旁的侍卫轻声说道:“殿下,这路途遥远,您且歇息会儿。”李承乾摇摇头,叹道:“我心忧这一路所见民生,如何能安睡?”
行至一处开阔之地,只见一片金黄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李承乾忍不住掀开车帘,说道:“这丰收之景,令人心喜。” 侍卫应道:“皆是殿下治理有方,百姓才有此福。”
路过一个小镇,热闹的集市吸引了李承乾的目光。他看到商贩们忙碌地招呼着客人,孩童们在街头嬉笑玩耍。李承乾微笑着说:“如此祥和之景,乃吾所愿。”
然而,途中也并非一帆风顺。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马车行进艰难。李承乾焦急地说道:“切莫耽误了行程,想办法加快赶路。” 众人齐心协力,终于在雨停后继续前行。
终于,远远望见了长安城高大的城墙,李承乾感慨道:“此番终是归来。”
李承乾终于回到了长安城。皇宫中,金碧辉煌的大殿内,皇帝李世民高坐龙椅,目光慈爱地看着下方的李承乾。
李世民大声说道:“承乾此次赈灾,功在社稷,朕心甚慰。特赐明珠百颗,颗颗圆润晶莹,犹如星辰璀璨;绸缎千匹,其色鲜艳,质地柔滑,皆是江南巧匠精心所制;黄金万两,黄澄澄的光芒闪耀,堆积如山。”
一旁的太监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赏赐之物,一一展示在众人面前。
李承乾跪地谢恩,声音洪亮:“儿臣谢父皇隆恩,此乃儿臣分内之事。”
李世民微笑着点头,说道:“吾儿快快起身。”
此时,朝堂上文武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位胡须花白的老臣恭敬地拱手说道:“太子殿下亲赴灾区,治理有方,实乃我大唐之幸。”
旁边一位身材魁梧的武将跟着附和道:“是啊,太子殿下此举,当为我等楷模。”
但角落里,一位眼神阴翳的官员撇了撇嘴,压低声音对身旁的人说:“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这赏赐未免过重。”
立刻有位刚正不阿的大臣转过头,怒目而视,驳斥道:“休要胡言乱语,太子殿下的辛劳与智慧,众人有目共睹,这赏赐当之无愧!”
李承乾挺直身躯,面色从容,说道:“儿臣所做,皆为百姓。若能解百姓之苦,些许议论,儿臣不在意。”
李世民见状,大手一挥,威严地说道:“众卿莫要再议,太子一心为民,当受嘉奖。”
李承乾站在朝堂中央,神色从容。此时,朝堂上文武百官开始了热烈的议论。
一位文官捋着胡须,微微颔首说道:“太子殿下此次赈灾,开仓放粮,及时缓解了灾民的饥饿之苦,此乃明智之举。”说着还轻轻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许。
另一位文官紧接着说道:“是啊,不仅如此,太子殿下还亲自组织人手搭建临时住所,让灾民有了遮风挡雨之处,实在是考虑周全。”边说边双手抱拳,朝着李承乾的方向微微躬身。
一位武将则粗声粗气地说道:“俺觉得太子殿下指挥调度有方,迅速组织了救援队伍,深入灾区,这气魄令人佩服!”说完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脸上满是敬佩之色。
但也有官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位身材消瘦的官员皱着眉头说道:“虽有成效,但这过程中也不乏浪费之举,资源分配或许还能更优化。”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笏板,显得有些激动。
立刻有人反驳道:“哼,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如此紧急时刻,能做到这般已实属不易。”此人怒目圆睁,向前跨出一步,手指差点戳到对方的脸上。
又有一位官员阴阳怪气地说:“这赈灾手段,怕是为了邀功吧。”说完还斜着眼睛,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一位忠诚的大臣愤怒地指着他说道:“你这是何居心?太子殿下一心为民,岂容你这般污蔑!”同时气得浑身发抖,胡须都跟着颤动起来。
李承乾始终面色平静,待众人议论稍停,才缓缓说道:“诸位大人所言,承乾皆会虚心听取,只为能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
李承乾说:“我可不像那些酒囊饭袋,不愿点透其中门道。”
一位文官听了,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颤抖着说道:“太子殿下,您这话未免太重了,老臣等也是为了朝廷着想。”
李承乾冷哼一声:“为朝廷着想?那为何不敢直面问题,只在这遮遮掩掩?”
武将中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抱拳说道:“太子殿下息怒,只是这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并非一时能说清。”
李承乾目光犀利地盯着他:“那就现在说清楚,莫要再找借口!”
这时,一位一直沉默的老臣缓缓开口:“太子殿下,莫要心急,有些事需从长计议。”
李承乾双手背后,来回踱步:“从长计议?百姓能等得了吗?”
众人皆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