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钱进兄弟二人到家的时候,父母早已盼星星盼月亮地出来望了好多次了,见儿子们终于回来了,他们也就放心了。
王钱进赶紧向父母简单地说了一下情况:巴山一中的李校长刚才请他们吃午饭,还邀请兄弟俩转到一中去读书。
见王钱进没有答应,王大伟和马小华松了口气。知恩图报,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对于已经四十多岁的乡下老实人来说,觉得理应如此,否则就算违背大道法则。
可对王钱进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要是能够早点跨入大学的门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就算真的离开了大足中学,他也可以试图从其他方面帮帮那一群老师,用另外的方式报答教导之恩。
毕竟,自己的钱途事大。孰轻孰重,他还是拎得清的。
不过,为王子罕争取到了跨入重点中学的机会,王钱进还是比较欣慰的。
真实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年6月份他无论如何都要参加高考。就目前的学习进度来看,高中三年的课本,他都学完了。开学后,只要跟着高三的班级一起复习复习,考上大学肯定没有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上一个重本,而且是北上广的为佳。
至于巴山一中李长征校长的保送名额,那也是一说,能不能得到就不好说了。
于是,王钱进兄弟二人正式开启了寒假模式:读书、作文,以及家务活,当然,还有每天的晨跑。
而王钱进,除了继续编辑母题之外,偶尔也写写小文章,他准备过年前至少要投两次稿。这人呐,还是得现实一点,稿费是看得见的钱,而且很快就能变现,这才是真正的钱。
辛苦点就辛苦点吧,看在钱的份上,就不要去计较那么多了。总比前世去工地上打小工强多了,大不了就费点脑子,再费点墨水。
1997年2月1日,王钱进独自一人进城,他要去新华书店守着。
因为这天是自己的第一批母题上市的日子,前两天他已经接到陆光明的电话,说是做通了蜀都的新华书店的工作:母题试卷由省新华书店进行总经销,还把开售的日子统一在2月1号。
看样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目前一切都还顺利。
但是,王钱进却隐隐地担心:这个数量太少了,怕是不够卖啊!
川省虽然只有二十个地市州,加上省府,就已经有二十一个地区了。第一批次的母题试卷就两万册,幸好还是语文、数学、英语各两万册,不然的话,一个书店根本就分不到几本。
据说,蜀都地区的中学生就有二十万,至少要预留一万册。算下来的话,其余二十个地市州,每个地区就只能分到500册,而县城的新华书店就更少了,最多只能分到几十册。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果真的出现大卖的话,这套母题在上市当天就要卖光。
算了,目前只有这个能力,先根据行情再进行调整吧。
于是,王钱进不急不缓地骑着自行车,再次来到巴山县的新华书店。由于快过年了,各个学校都放假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都是红妆,人挤人场面比比皆是,新华书店当然也人气爆满。
这就是九十年代,无论是农民还是城镇居民,大家的日子普遍都上了一个台阶,市场经济刚刚显现出无与伦比的活力,人民群众普遍勤奋上进,社会一片繁荣。
八点钟,书店开门迎客。王钱进也顺着人群走了进去,在门口显眼的位置,果真看到了自己编写的母题试卷,语数外各一套。
试卷双面印刷,封面上,“母题试卷”四个彩印大字。A3大小的黑白试卷,但是纸张还是不错,印刷质量算不上好,至少比较清晰,字体大小也合适。定价7.20元一册,差不多两斤猪肉的价格,还算是合理。
王钱进把每一科的题目都看了一遍,没有问题,然后就走开了。
这时,周围也有不少学生围了过来,还拿起了母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