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路建设指挥部。
由星城政府领头,在84年就已经成立。
期间开始立项,设计。
到了87年年末,开始进行拆迁工作。
芙蓉路分北,中,南三段。
最初只设计了北路的建设,随着星城的发展。
设计也在不断适应城市的建设,增加了中路与南路。
要将这条道路打造成贯穿星城南北方向的一条主干道。
随着4期项目正式立项。
指挥部内众人却是愁云惨淡。
因为已经部分通车的前三期,整个芙蓉北路路段。
仅仅投入使用三个多月就已经有部分路面小范围的开裂,并且有还有一截路有沉降塌陷,导致路面不平整。
“小陈,试块结果如何?”
“不太理想。”
“养护做到位了没有?”
“都是按专家的要求做的。”
指挥部内,年轻的技术员将上一批试块按时间顺序,拿到到项目来,供技术人员和懂技术的领导研究。
混凝土的技术发展时间非常短。
改开前,基本都是土胚,砂浆来盖房子,或者木头砖块。
不少新建的小区都是用混凝土柱子加上砖头和预制混凝土块来建房。
从78年常州成立第一家搅拌站,当时每盘混凝土只能搅拌1立方米。
到现在,也就短短12年。
“这次比例还是不行。”
“我们要吸取北路的经验,大家还要多努力,继续。”
大家都非常失望。
在基建开始的最初期,没有经验的情况,需要大量的计算。
路面混凝土需要的强度是非常高的,强度高也容易变形开裂。
这里面就涉及到收缩性、抗裂性和耐久性等问题。
别人成功的经验可以用,但南北差异,气温差异,原材料差异,都会造成偏差。
计算就包括水泥种类和强度等级、计算水泥用量、水胶比、水用量和骨料用量等。
之后再进行试配强度、水灰比、用水量、砂率等,最终求出初步配合比。
办公室内,蒋郑明正查看了送上来的施工设计方案。
作为项目一把手,主管城建的副市长,还要抓技术,他也是心力绞碎。
“小李,来的正好,把这份方案拿下去给专家们看看可行性,再按照方案的数据进行砼块实模。”
“好的,领导。”
这份设计让他眼前一亮,里面有不少他看不懂的建议。
但也不妨他理解,只是没有人这么操作过。
例如伸缩缝的设计,预埋冷却水。
再在设计方面,强调了要求加宽街道两边的预留,防止将来路面扩宽的建议。
施工工艺上提出的混凝土施工方案更是全面,从浇筑到养护。
最让人意外的还是,这是一份个人的设计方案。
五六十页的纸质资料,全面细致,也让蒋郑明有了期待。
经过专家组半日的研究。
大部分专家都认可这份方案,少部分人对于不懂的位置提出质疑。
最后蒋郑明拍板决定。
“只要试块不出问题,就聘请这份方案的设计者王安来进行技术指导。”
......
另一边,王安受刘洁的邀约。
提前下班,准备给对方选份礼物。
刘洁是请同学吃饭,主要还是因为月末就提前去燕京读大学。
以后能碰面的时间非常少。
这时候无论是升学,结婚,生子,丧葬。
大部分都是一些亲朋好友之类的。
人数并不多。
在人均工资不高的时期,星城的百货市场却是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