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把煮熟的黄豆捞出沥干水分,稍微晾凉后,均匀的拌上面粉,再把拌好面粉的黄豆摊放在竹匾上,厚度大约 3 厘米,将其均匀地摊铺在竹匾之上,用一块洁净的纱布予以覆盖,以防空气中的灰尘掉落其中,放在温暖又通风的房间里,使其自然发酵,让其自然长出白色的霉菌。
过了大概需要 4 - 5 天。黄豆表面会逐步长出一层洁白的菌丝,这正是发酵成功的象征,意味着黄豆中的有益微生物正在活跃地生长繁衍。
妈妈看到黄豆充分发酵完毕,把它平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制作豆瓣酱。将发酵好的黄豆放进石臼之中,加入适量的盐、辣椒、花椒等调料,用杵臼奋力捣碎,促使它们充分交融。伴随杵臼持续不断的敲击,黄豆渐渐化为细腻的糊状,与各类调料完美融合,幻化成香气四溢的豆瓣酱。接着陈艳娇和陈艳羽把捣好的豆酱装入干净的土陶罐里,密封得严丝合缝。将罐子安放在屋子的向南边,那里阳光充裕,能让豆酱继续接受阳光的润泽,进一步发酵与熟成。
另一半妈妈准备自制酱油。她先找来一个干净的土陶大缸,仔细地清洗干净后,放在一旁备用。接下来,她在缸底均匀地撒上一层盐,然后小心翼翼地铺上一层已经长好霉菌的豆子。接着,她又在豆子上撒了一层盐,就这样重复着这个步骤,一层盐一层豆子,直到将整个缸都填满。
当豆子全部铺好后,妈妈拿起水壶,缓缓地倒入适量的凉开水,确保水没过豆子。然后,她轻轻搅拌一下,让盐水和豆子充分混合。
完成这些步骤后,妈妈将缸搬到院子里,找了一个向南边、能够晒到充足阳光的位置放置。每天白天,陈艳娇会按妈妈讲的会打开盖子,让豆子充分享受阳光的照耀;而到了晚上,则让豆子接受露水的滋润。如果遇到下雨天,陈艳羽也会帮忙及时盖上盖子,以免雨水进入缸内,影响酱油的制作。
每隔一段时间,陈艳娇会用干净的木棍搅拌一下缸里的豆子和盐水,让发酵更均匀,确认其是否发酵得恰到好处。一旦发觉有所需要,姐妹俩便会适时地搅拌一番,确保每一颗豆子都能充分吸收盐分和调料的滋味,使整个豆酱的味道更为均匀协调、美妙绝伦。
妈妈对俩姐妹说道:“大约在过年前一个月的时候,缸里的液体颜色会变得深红,味道也会浓郁醇厚,那时的酱油便是最为美味的。”
届时,只需用干净的纱布仔细过滤掉缸里的豆子和杂质,留下的液体即为自制的鲜美酱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日陈艳娇都会按时去查看豆酱的状态。她细致入微地检查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确认其是否发酵得恰到好处。一旦发觉有所需要,姐妹俩便会适时地搅拌一番,确保每一颗豆子都能充分吸收盐分和调料的滋味,使整个豆酱的味道更为均匀协调、美妙绝伦。
就这样,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流逝,豆酱的香味愈发浓郁醇厚,仿佛形成了一片诱人的芬芳之海。鸿文博在一旁静静地瞧着,仿佛能够瞧见那些微小的微生物在其中不知疲倦地辛勤忙碌,将一颗颗平凡的豆子转化成一种别具一格、令人陶醉的香味,勾动着人的味蕾,能浅尝一口,不知道是什么味道,鸿文博无尽的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