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不仅害怕那个地方,我还觉得凶手在跟踪我。我走在路上,总觉得有人在背后盯着我。我会时不时地回头看,但是什么都没有。有时候晚上睡觉,我都会突然惊醒,觉得房间里有人。”林强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恐。
李晓晨分析道:“这种被跟踪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你对那起案件的过度关注和恐惧所导致的。你的潜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和案件联系在一起了,所以会产生这种幻觉。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心理联系,让你重新建立对周围环境的信任。”
为了帮助林强缓解这种被跟踪的恐惧,张扬建议他在走路的时候,试着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你可以留意一下周围人的表情、动作,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但不要带着恐惧的心态去看,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如果发现有可疑的情况,及时向警方或者周围的人求助。”
同时,他们也教给林强一些自我暗示的方法。比如,当他感觉有人在跟踪的时候,他可以在心里默念:“我很安全,这只是我的想象。”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改变他的潜意识思维。
在另一个治疗场景中,一位名叫陈慧的女士也在接受治疗。她是一位家庭主妇,自从得知杀人案后,她的生活就陷入了混乱。
陈慧坐在咨询室里,满脸忧虑地说:“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我不敢让孩子一个人出去玩,也不敢让老公太晚回家。我总是担心凶手会找到我们家来。”
李晓晨问道:“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呢?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陈慧想了想,说:“我家离案发地点不是很远,而且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报道说,凶手可能会在附近继续作案。我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害怕。”
张扬接着问:“那你有没有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呢?比如加强家里的门锁,或者和邻居保持联系?”陈慧点了点头:“我已经换了新的门锁,也和邻居说了要互相照应。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安全,晚上都不敢睡觉。”
在进一步的交谈中,他们发现陈慧的恐惧不仅仅是因为距离案发地点近,还因为她在网络上看到了大量关于凶手的猜测信息。这些信息在她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形象,让她觉得凶手无处不在。
“陈慧,网络上的信息很多都是没有根据的。我们不能让这些虚假的信息影响我们的判断。你可以试着减少看这些信息的时间,多关注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张扬建议道。
为了缓解陈慧对家人安全的过度担忧,李晓晨建议她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个安全计划。“比如,你们可以约定一个特殊的暗号,当有危险的时候,用暗号通知对方。同时,也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些应急的工具,让大家都知道如何使用。这样可以增加你们的安全感。”
在和陈慧的沟通中,他们还发现她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睡眠质量。
“陈慧,你这种反复检查的行为其实是你恐惧的一种表现。你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比如在睡觉前只检查一次,然后相信门窗是安全的。如果实在不放心,你可以让你的老公或者孩子也帮忙检查一下。”李晓晨说道。
在深入挖掘这些来访者恐惧根源的过程中,张扬和李晓晨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心理触发点。这些触发点与杀人案的细节、网络信息、个人的经历和想象等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而强烈的恐惧心理。他们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每个来访者的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才能逐渐帮助他们走出恐惧的阴影。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虚假信息的传播就像病毒一样,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加剧了他们的恐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引导来访者正确对待网络信息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他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全面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场与恐惧和虚假信息的持久战,而张扬和李晓晨正以专业和耐心为武器,为来访者们开辟一条通往心灵安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