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谛法门是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的真理。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对弟子阿罗汉所说的话。
释迦牟尼佛成佛后,来到鹿野苑为比丘们说四谛法门。
这个典故又称为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
第一示相转:佛对比丘们指示出四谛真实之相。
佛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劝修转:佛说此是苦、你当离。此是集,你当断。此是灭,你当证。此是道,你当修。
第三作证转:佛说此是苦,我已离。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每一谛都有示相、劝修、作证三转,三四十二,因称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
使阿罗汉听了以后,精心修行,知苦谛生死,断集谛烦恼,慕灭谛涅槃,修道谛法门。使比丘觉悟,苦是三界内分段,变易生死的苦果。
集是三界内见、思二惑烦恼的苦因。
灭是三界外涅槃的乐果。
道是三界外三十七助道品的乐因。
这就是三界内、三界外的二重因果。
称为示相转。
佛对比丘们指示出苦集灭道四谛的体相以后,又积极地劝勉他们,既知之后,就要精进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法门,断见惑与思惑烦恼,跳出生死轮回,得证不生不灭的涅槃。
称为劝修转。
由于比丘们虽然愿意修道或恐中途发生怀疑,这样修行是否能够得道呢?
所以佛再以自己的经历来作证说:“我对于苦集灭道四谛,是完全做到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我就是经过这样修行得成菩提道果的。”
称为作证转。
世间苦,源于自身认知苦,消断自身三毒,修行之道就是清洗自身的方法。
这便是洗尽铅华,自性清净心。
灵米上看不见的灰尘杂质遮掩着灵米本应有的美丽,就和人一样,人美丽至极,可总有着内心深处的丑陋遮掩着人所应有的美丽。
祝乐忽然想到,净诚对他说庖丁解牛的故事或许不是让他去熟悉灵米,像庖丁那样掌握洗米的技术。
而是让他对庖丁解牛的故事有所感悟,联想自身。
庖丁解牛对牛非常了解,解牛技术才能进阶于‘道’
若自己对自己了解进于道,何尝不是一种道谛呢。
而自己对自己又有多少了解呢?
‘知己’二字,说来轻巧,做来确是难难难。
想当初,他看名著时,初看智深和尚圆寂,智深和尚圆寂前曾言: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
这里扯断玉锁。
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他当时只知道智深和尚将自己的一生都写进了这首诗里,感慨这位英雄好汉居然就这样死了。
现在想想,智深和尚苦修佛法多年,直到即将圆寂之时,听闻钱塘江潮声后,方才顿悟,我是我。
而他,又要修行多少年,方知我是我?
知己,方能消断自身三毒。
三毒不灭,何证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