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最顶尖的生物学领域,能跟上她思维速度的人少之又少,而王烛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
“都高考完了,他应该有更多时间才对。”关瑶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与王烛一起探讨实验的场景。
她第一次见到王烛时,还是在京大的某次学术研讨会上。
那时的关瑶只是带着随意的态度应邀出席,没想到一个长相清秀的穿着高中校服的少年站在台下,静静听着她的发言,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流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深邃和思索。
当时关瑶只是好奇,一个穿着高中校服的小毛孩居然出现在这种高层次的研讨会上,但也没有多想,直到会后,那个少年突然走到面前,略显青涩的声音打断了她准备离开的脚步。
“关教授,您刚才提到的线粒体自噬反馈环路中的ROS(活性氧)调控,我觉得这里的模型稍微有些问题……”
王烛当时的声音依旧清晰地回荡在耳边,带着一丝谨慎,却毫不畏惧,那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胆量,尤其是在面对关瑶这个领域内的权威时。
关瑶原本以为只是个自以为是的少年,正准备敷衍几句了事,但接下来,王烛侃侃而谈的内容却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
他不仅精准地指出了模型中的潜在问题,甚至还提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假设——用钙离子信号的反馈机制来解释ROS的调控效应。
那个瞬间,关瑶感到一阵惊讶。
一个高中生,居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理解自己的研究模型,并提出如此深刻的见解?
从那时起,关瑶开始注意到这个小子。
后来,随着几次接触,她对王烛的印象愈发深刻。
无论是基因编辑还是细胞信号传导,王烛似乎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她的思路,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她还要快一步。
关瑶从未见过这样的天才。
那些所谓的“天才”学生,最多不过是比其他人更快地掌握课本知识,或者在某个学科领域表现出超凡的学习能力。
但王烛不同,他的思维方式独特而深邃,像是天生为科学而生。能够快速理解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能够捕捉到实验中最微小的变化,甚至在探讨时,时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这,才是关瑶真正欣赏他的地方。
关瑶是一个极度自律且有着强烈科学追求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极高,几乎从不允许自己犯任何错误,正因为如此,她对他人的要求也同样严格,甚至苛刻。
所以尽管实验室里汇聚了京师大学最优秀的研究生,但始终无法达到期望。
可王烛不同,还未正式踏入大学校园,思维和能力就已经远远超越了许多所谓的天才,王烛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只需要简单提到一个概念,就能迅速理解,甚至推演出更深的原理。
“可惜,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关瑶的目光再次回到实验台上,她很想和王烛这样的人一起做实验。
关瑶并不喜欢依赖别人,甚至在大多数时候更喜欢一个人独立工作,可王烛的出现却打破了她的某种固有思维,那种默契的配合,那种不需要多余解释的理解,甚至让关瑶感到久违的轻松。
“也许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吧。”关瑶轻声自语,但心中的那丝期待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