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又小镇心散。
疗心气不足。虚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而惊方。
人参远志(去心)赤小豆附子(炮)桂心细辛干姜防风龙齿(炙)菖蒲干地黄(各二两)茯苓白术黄(各四两)上十四味捣筛为散。
以酒服两方寸匕。日三。
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生葱生菜猪肉。
——《外台秘要》
2 方寸匕为方剂学名词。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名。其形状如刀匕,大小为古代一寸正方,故名。
一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盛金石药末约为2g,草木药末为1g左右
3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就是说扁鹊是喝了这个长桑君送的水才变得可以肉眼就可以看见人的五脏六腑了,拿了长桑君送的药方就会治病了。
4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
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人们担心的是病太多,而医生担心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有六种难以治疗的情况:
骄傲不讲理的是第一种
舍命不舍财的是第二种,
温饱不能保证的是第三种
不知道患者什么情况,不了解病理变化的是第四种
病人重的吃不进药的是第五种
得了病不看病,不听医生话,去烧香拜佛,求神请仙的是第六种
现在看来也说得很有道理啊
5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三国志·方技传》
也就是说华佗其实是搞养生的,开的方子都是用“心解”,喝药都是不称份量,煮熟了就可以喝。针灸只要扎个一两处就能好了。
6 然后我再说下中医,我这篇文因为是古代架空背景,我能确保基本每种出现的药物都确实是古代医书里的,方子和服用方法都是确实有记载的。
但是我没办法保证这种中药是真的能治文里面说的病。
因为我个人对中医药的看法就和男主王杰是一样的,中药是有用的,但是那是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科学实验才能验证。包括临床一期二期三期,再找志愿者试试副作用,最后才能总结制出药物。一般制成一种新药,最起码要专业人员工作十到十五年才完成整个过程,这还是比较顺利的情况。
比如屠呦呦的青蒿素,那并不是煮熟了混一起就能治病,那是要经过科学化学手段对植物进行大量提纯出某一种物质,才是对病有作用的。
不能对中医全部否定,因为很多中医方子中的某一种药物,确实是可以起作用的,但是那要经过现代科学的证明才能找出规律。
否则吃一堆连双盲法都通不过的草药混合物,那除了对肝肾造成代谢负担之外,就是有点安慰剂的作用。
把脉和针灸方面,我也会尽量写有现代科学论文依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