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第四十八讲】

【第四十八讲】

佛陀对这个回答,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譬喻是说明“达妄本空”,另外两种譬喻是发明“知真本有”。我们看这地方两段:一,喻妄因妄果其体本真;二,喻真智真断不重起妄。

癸一、喻妄因妄果其体本真

【图二】

第一个,先从众生这种虚妄的因果当中来解释。其实众生的体性是本来清净的,虚妄是没有根源的。这个虚妄没有根源当中,我们把它分两段:第一段是“无明本空”,第二个是“诸法如幻”。

“无明本空”,蕅益大师的大意是说,这一段是说明妄因本空,虚妄的因是空的;“诸法如幻”,蕅益大师是说明妄果非有,虚妄的果也是非有,这个众生世界也是了不可得。

我们先看“无明本空”。这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喻无所从”。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佛陀说,比如说有一个迷失方向的人,这个人搞不清楚东西南北,他就靠自己的直觉走到一个人群聚集的村落。来到这个村落的时候,他把南方当作北方,他一直认为这个是北方(事实上是南方),产生迷情。他往南方走,他一直认为他往北方走。佛陀就问这个问题说,他这一念迷惑方向的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他为什么产生这个迷惑呢?是“因迷而有”,是自己产生的,是迷惑产生的,由迷惑而产生迷惑,自生?还是他本来是觉悟的,由觉悟的心而产生迷惑,是他生呢?

富楼那说,这个迷失方向的人,那一念的迷惑之心,不是迷惑心生起的,也不是觉悟心生起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迷本无根”。这是关键。这句话,这四个字,道尽了我们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迷惑的心是根本没有根源。我讲实在话,迷惑有根源的话,我们断不了,我们只能够把它压制。为什么能够断烦恼呢?因为迷惑没有根源,找不到根。所以,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它只就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幻妄称相”,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它根本没有根源。所以,你怎么能够问他是因迷情而有,还是说从觉悟而有呢?因为“悟非生迷”,觉悟不可能生起迷惑。所以说,富楼那尊者的回答,简单地讲就是“迷本无根”。

看佛陀的意思是同意的。看下一段。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佛陀说,这个迷失方向的人,正在迷惑的时候,假设突然间有一个觉悟的人告诉他说:你这个方向错了,你把南方当成北方了(你在高速公路你要往北走,你却往南走了)。指示他正确的方向。这个时候他转迷为悟。佛陀就问富楼那尊者说:那你的意思怎么样?这个人纵然过去迷惑了很多天,那么他觉悟了以后,哦,我知道这个地方是往南,这个地方往北。那么他迷惑还会再生起吗?他一旦知道以后他还会生起吗?富楼那尊者说,不会啦!他知道以后,永远不会生起。这是讲到譬喻。

这以下合法。我们看经文。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佛陀这以下合法说,十方如来那一念清净心亦复如是。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身为一个众生这一念清净心,它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无明。无明本来就没有根源,只就是一念的迷情的妄动,虚妄的动而产生了三界六道的轮回。假设我们经过佛法的修学、戒定慧的观照,把那一念的迷情的假名假相破坏了以后,又恢复到这个清净的本性。所以这个迷,不管是在迷的时候,不管是在觉悟的时候,它的体性都是毕竟空。

“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身为诸佛,他过去也是从众生而来的,他心中的无明也是没有根本的,但是因为一念的妄动产生一种相似的迷觉,产生一念相似的迷情。重点在“觉迷迷灭”,当我们觉悟的心生起的时候,我们正念真如,遇到妄想生起的时候回光返照,问它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保持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时候觉悟的观照生起,迷情的心就慢慢息灭了。这个时候,恢复觉悟的心就不再产生迷了。

这个地方主要是说“迷本无根”,就是这个迷惑的心是没有根源的。所以它断了以后,就不会再生起了,因为它没有根源。

前面一段讲到“妄因本空”,这以下讲“妄果非有”,由迷情产生的生死的果报,也是不可得。

我们看佛陀举的譬喻。

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佛陀说,比如有一个眼睛有翳病的人,眼睛有一层翳病,他见到虚空当中有一朵花,在那个地方狂乱地飞舞。这个时候他去找医生,把他眼睛的翳病治好了,这个时候他的虚空的花自然消灭了。因为他这个花是由翳病才有花的,空中没有花,就只是那一念的翳病才产生有。所以,你把翳病治掉以后,这个花就消失了。花消失了以后,如果有一个愚痴的人,他又停留在虚空当中那个花消失的地方,等待这个狂花再一次地出现:这个花什么时候再出现呢?佛陀问富楼那尊者说,那你认为这个在等待狂花出现的人,到底是愚痴的人,还是有智慧的人呢?

富楼那说:虚空当中本来就没有狂花,只不过是眼睛的毛病而虚妄见到狂花生起。你把眼睛治好了,狂花自然消灭嘛。所以见到狂花消灭的时候,这个已经是一层颠倒了。你已经颠倒过一次了,你现在又期待狂花再一次出现,这个人可以说是颠狂愚痴。不但是颠倒,还是一个痴狂之人,又何必再问这个人是愚痴还是智慧呢?当然是愚痴嘛,这就不用问了。

这个譬喻是什么意思呢?看佛陀的合法。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这个地方就是说,正如你所理解的,那你还要问说,诸佛如来证得妙觉佛性以后,什么时候这个妙觉佛性又产生一念妄动,而产生山河大地呢?不太可能!因为那个妄的力量已经被观照智慧破坏掉了,所以生死的果报不会再出现了。因为清净心本来就没有生死。

癸二、喻真智真断不重起妄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盘,亦复如是。

前面的“妄因妄果其体本真”,偏重在“达妄本空”,这一段是讲“知真本有”,我们真实的心性具足菩提、涅盘两种功德。

比方说有一个金矿。身为一个金矿,当然很多的泥沙,但是它也夹杂了很多的精纯的黄金。这个黄金就是菩提的智慧,也就是一种涅盘的安乐。菩提就是照见五阴皆空的智慧,涅盘就是断除两种生死的那种寂静安乐。就是说,在金矿当中,其实本来就夹杂了精纯的黄金。

“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只要我们把这个金矿拿到火中种种地锻炼,把沙的杂质去掉,显现出精纯的黄金,这个时候就再也没有杂质了。这是一个譬喻。

第二个譬喻,“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说这个木头你用火去烧,烧成了灰烬。烧成灰烬这个本质改变了,这个灰烬什么时候要转成木头呢?不可能。

诸佛的这一念,从一个虚妄的分别心而转成菩提涅盘,这个时候菩提涅盘也不可能再生起生死轮回的果报。“诸佛如来菩提涅盘,亦复如是。”菩提涅盘一旦成就以后,一得永得,永远不会失掉。

智者大师讲一个譬喻,也不错,我们可以听听看。说我们凡夫的清净心跟佛的清净心有什么差别?我们的心是清净本然,佛的心也清净本然,那有什么差别?智者大师说:我们这一念清净本然的心就像太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佛陀的清净心就像太虚空多了一个太阳,多了一个修德。

我们解释一下。我们的清净心只是虚空,我们不能抗拒乌云的生起。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清净心对烦恼没有对治的力量。没有错,你是清净,但是对烦恼没有抗拒力。所以,乌云一来的时候,乌云遮日,又是一片黑暗了。虽然一片黑暗,你的清净心还是没有消失掉,太阳一出来的时候,把乌云照破了,又恢复清净了。这个时候,佛的心呢,在虚空之外多了一个三大阿僧只劫修来的那个太阳的观照。差在这个地方。

这个观照,我们再讲一个寓言的故事给大家参考参考。说,有一个人他逛商店,看到一幅很漂亮的画,他觉得这个画非常好,很有意境,就把它买回来。买回来以后,看看,欸,挂在客厅不错。找了铁锤,找了铁钉,就把它钉上去。钉上去的时候,发现这个铁钉的力量太薄弱了,撑不住这个图画。他想,哎唷,应该找一块木板,先钉上去做一个支架,然后再把铁钉钉在木板上。所以他要找一块木板。找一块木板,这个木板太大了,又找一个锯子。这个锯子没有手把,他又去找一个手把……那么一直找下去,找到最后,所有的工具都齐全以后,忘了他想干什么了:我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讲舍本逐末。我们这一念心开始在攀缘外境的时候,我们已经忘了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很重要!你一个修行人要进步得快,你要知道你的生命的目的是在干什么。我讲实在话,你如果要进步得快,你从今以后遇到外境不要管对错,不要管你错我对、我对你错,很浪费时间。你所有的事情法法消归自性,你看到事情就回光返照我这一念心“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空的。

你遇到事情的时候要知道,我们今天来到人生,不是在跟人家争对错的。你跟人家争对错,基本上就是向外攀缘,你浪费时间了嘛。修《楞严经》的人,第一个你要站在一个真如本性的角度来看事情,看你的念头有没有在动就好了。你念头一动就是你错了。世间上没有对错,就是你念头一动你就错了。你用这种观念修行,你进步很快。就是不要向外攀缘。你先不要管别人怎么样,你就是观照你这一念清净心,保持不迷不取不动。反正我先不动,就算我做对了,别人毁谤我,看不起我,这也是我的业力嘛,那我也认了,事出必有因嘛。

这个故事意思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讲实在话,我们生命的本质是来开显我们自性的功德,把这一念的慈悲跟智慧开显出来,其他的外境都是助缘。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是在开发你自性的功德,你对外境会看得淡一点,那是参考用的。就像佛陀说的,你是金矿嘛。我们真中有妄,我们生命的目的是把妄的部分消灭掉,把真的部分慢慢开显出来。这样我们死亡的时候就觉得今生很值得。所以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开显我们内心自性的功德,不是在外在的环境争成败得失、争对错,不是这样子。这个是《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正念真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迷途与曙光股市技术箴言录末世武僧行地球遗弃?我反手改造成行星飞船机动苍穹HP:被深渊所爱的铂金玫瑰末世:绝美总裁让我只收女的情感轨迹录世纪攻防战:守卫匹兹堡名柯观影:黑红巨头早有联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