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石”则是弩的张力,有一石到十石八种形制(一、三、四、五、六、七、八、十)。最强的十石弩又名大黄弩,飞将军李广就曾用大黄弩连续射杀匈奴将领而扭转战局。
而五石以上的弩,就属于强弩范畴了,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前汉武帝时期,就规定五石以上列为强弩,严禁出关,违者受罚。
“刘周”则是工匠的名字,“七十七”为编号。
陈烈将弩抵在地上,双手用力将弓弦后拉,钩在弩机的牙上,牙由牛托住,牛的长端由悬刀卡住。
然后陈烈又将一支弩矢放在槽中,又望了望远处箭靶,随即便通过望山瞄了瞄,一扳悬刀,只听“嗖”的一声,弩矢离弦而去。
“中靶!”早有士卒准备在一侧报靶。
陈烈对身侧的夏隼道:“将靶再往后移十步。”
“喏。”
陈烈又取出一箭,再次中靶!
“再往后移十步!”陈烈今日来了兴致,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再次端起弩机,调整呼吸,食指一扳。
“中靶!”
“虎帅神射!”周围已传出一阵阵的喝彩声。
“还不错……”陈烈也展颜一笑,虽然最后一箭刚好上靶,但七十步的距离,他还是满意的。
午时,士卒食过休息半个时辰后,便投入到下午的队列训练。
其实这个时代,平常百姓一日只食朝食和脯食两餐。只是陈烈考虑到士卒每日训练强度大,日常油荤又少,因此特意为战兵加了一餐。
经过月余操练,能感受到全军将士有明显的变化,士卒身体不仅壮实起来,队列军阵也整齐不少。
现今主要练习的就两个阵型,一个方阵、一个锐阵,一个利于防守、一个利于进攻。
此时,校场上列着五个百人方阵。若从上空俯瞰,可见大致呈“器”字形,“器”字最中间的是陈烈的亲卫屯,前面二“口”对应的是甲、乙二屯,丙屯、丁屯则分列后面二“口”处。
立于台上的陈烈见各屯列阵已毕,便对身侧的阎勃道:“阎公,开始罢!”
阎勃行了一个军礼后,便开始调度起来。
各屯鼓人闻台上战鼓已起,便迅速敲响挂在身前的鼗鼓,俗称“拨浪鼓”,士卒也随着鼓声的频率开始徐行。
行不到二十步,队列已经变得歪歪斜斜。于是台上传来一声金音,士卒则立刻停止行进,在屯长、都伯的呵斥下快速整齐队形。
这个过程中鼓声不断,待队列再次整齐,又是两声金音,队伍继续行进。
鼓声越来越快,士卒的步伐也跟着越来越快,最后发起冲锋!
“杀!”士卒们爆发出震天的喊杀声。
而后鼓声停歇,响起连续的金音,全军则开始后退。
当最基础的前进、后退演练毕了,阎勃又通过金、鼓结合旗帜,对单屯或多屯进行方位调度,这让各个屯完成起来就混乱多了。
但当陈烈看完整个演练过程,他还是极为满意的,月余时间能做到“识旗帜”、“辨金鼓”已然不差。
“阎公,所谓:‘是金非金得在烈火中炼一炼’,我意七日后全军来一场大比武,公意下如何?”
“虎帅之意甚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