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眼前一亮,笑道:“关键时候,还是白相公懂朕。这次御驾亲征,白相公和朕一起去吗?”
白时中脸上的笑容僵住。
他不能去。
去了前线,怎么配合着太上皇掌权,怎么重新执掌政事堂呢?
白时中思来想去,连忙道;“回禀官家,臣不能去。”
赵桓问道:“为什么?”
白时中解释道:“臣的老母亲患病,已经病重。臣作为儿子,岂能不留在母亲膝下尽孝呢?”
赵桓心中冷笑。
他不相信白时中的话,不过留着白时中才能引诱赵佶。
赵桓叹息道:“白相公这么说,朕也不能强迫,你留下吧。”
“官家圣明!”
白时中内心松了口气。
赵桓看着还要劝谏的吴敏等人,正色道:“诸卿,太史公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朕不希望寂寂无名的死去,更不希望大宋屈辱的苟活。”
“我大宋华夏男儿,岂能被蛮夷征服?岂能被蛮夷折辱呢?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宋天子不是屈膝求和之辈。”
“朕更要让金人知道,大宋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后果是很麻烦的。”
李纲顺势道:“臣同意官家御驾亲征。”
吴敏听完赵桓的话,一双眸子中却多了钦佩神色,郑重道:“臣也没有异议。”
徐处仁道:“官家圣明!”
赵桓说服了政事堂的宰相,继续道:“朕在前线抵挡金人,后方就交给你们了。”
李纲掷地有声道:“请官家放心,朝廷不会乱,前线将士的器械和粮草等也不会有问题。”
吴敏道:“请官家放心,臣会支持**公。”
杨时说道:“臣也支持**公。”
一众人都表态支持李纲,毕竟李纲深受皇帝的器重。
赵桓把事情定下,李纲、吴敏等政事堂的宰相们才离开,赵桓让钦天监的人挑选了良辰吉日。
出征的时间,选在了四月二十六。
赵桓选定了时间,又召见种师道,看着白发苍苍的种师道,问道:“种公留在后方主持枢密院,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种师道摇头道:“目前枢密院一切顺利,臣没有什么事情,臣惟愿官家谨慎小心。”
赵桓道:“种公放心,朕会谨慎的,不会在野外和金人决战。”
种师道顺势道:“请官家放心,不论朝廷局势怎么样,老臣誓死效忠官家。”
“朕相信种公。”
赵桓和种师道一番交心后,夯实了种师道的这条线,才让种师道离开了。
赵桓为御驾亲征做准备,也为岳飞要突袭金人的后方做准备。
转眼四月二十六。
这一日,赵桓早早的在朱琏伺候下起床,穿上甲胄,带上兜鍪,腰悬佩剑,显得英武不凡。
穿越后的他,时常锻炼身体,身体也莫名的蜕变,不再手无缚鸡之力,目前的身体素质不错。
赵桓看着明媚照人的朱琏,嘱咐道:“在宫中等着朕回来。”
朱琏柔声道:“妾身等着官家回来。”
赵桓没有再多说,带上黄经离开了宫殿,一路去了北城军营,调集王宗濋率领的殿前司禁军离开。
禁军目前有三万,都是韩世忠整编后的人马,许多老弱都踢除,现在的都是精锐。
其他勤王的军队,种师道已经调去前线作战。
留下的是赵桓的禁军。
赵桓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出城,李纲、杨时和种师道等文官武将都来送行。
当赵桓带着人一路走出北城外的景阳门,刚走出一段距离,就见城外竟然云集了无数的百姓。
放眼望去,全都是攒动的人头,纷纷看向赵桓的方向。
一双双目光中,有着期待。
“大宋必胜!”
人群中,忽然有百姓高呼了起来。
“大宋必胜!”
“大宋必胜!”
越来越多的百姓高呼,从城门外官道两侧,一路的蔓延出去,此起彼伏回荡着‘大宋必胜’的呐喊声。
声音直冲云霄,深深烙印在了赵桓的心中。
这就是大宋的百姓。
诚然朝中有很多的投降派,可是仍有无数的百姓不愿为奴,仍然想着死战抗金。
拳拳民心,怎可辜负?
灼灼民意,怎能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