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尉回答道:“回皇上,英布的兵马已经离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不远了。”
刘邦闻言,眉头紧锁,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声音虽弱却坚定有力:“再探!务必随时向我汇报英布的动向。”
刘邦被宫监小心翼翼地扶着坐了起来,他的眼神虽然因病而显得有些疲惫,但依旧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环视着坐在地上的文武百官,每一个人都屏息以待,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
“英布起兵,你们看怎么办?”刘邦的声音虽弱,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大臣们闻言,纷纷齐声回答:“请陛下马上发兵征讨。”他们的声音整齐划一,透露出对刘邦的忠诚与对叛乱的愤怒。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大臣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今陛下染病,谁领兵出征呢?”这个问题像是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让在场的大臣们都陷入了沉思。
刘邦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似乎在寻找着答案。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沉思后的决断:“我意派太子带兵讨伐英布。”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太子身为储君,理应承担起这份责任,而且这也是锻炼太子能力的好机会。然而,在这赞同的声音中,却有一个人的表情与众不同——吕雉的哥哥吕释之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仿佛心中有着难以言说的忧虑。
刘邦注意到了吕释之的异样,他微微皱眉,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吕释之。然而,吕释之却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这让刘邦心中更加疑惑,他深知吕释之并非胆小怕事之人,今日为何会如此反常?
“吕释之,你有何看法?”刘邦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悦,他希望吕释之能够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吕释之闻言,身子微微一震,仿佛被刘邦的话惊醒了一般。他抬头看向刘邦,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只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意见。
刘邦见状,心中更加不满。他深知吕释之与吕雉之间的关系,也明白吕释之今日的反常可能与吕雉有关。但他并没有当场发作,而是决定等战事结束后,再好好与吕释之谈一谈。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刘邦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也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太子将率领大军出征,平定英布的叛乱。”
大臣们闻言,纷纷起身行礼,表示愿意全力支持太子的出征。未央宫内,一场关于平定叛乱的决策就这样定了下来。然而,在这场决策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加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心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