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得杨玄感也同意了,杨昭满意的颔了颔首。
“诸位臣工既然都一致赞同,那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你们三人,各自有什么本事,不妨说出来,朝廷选取大学士,为你们出题,若是能答得出来,成绩优秀,那么,朕重重有赏。”
杨昭看向了老者身后的三个年轻人。
“对了,昨日似乎听闻,你们当中有个习武之人,出自武学世家,武艺高超,文学方面倒不打紧,若是能够与朝中将军侍卫过招而不落下风,那便本事了得了。”
三人听闻,赶紧跪地谢恩。
“草民等谢过陛下,我等一定尽心尽力,绝不给陛下丢人。”
陛下都在朝臣面前如此力挺,若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却是低人一等,那就是给陛下难堪了。
如此一想,压力立刻冒上来了。
不过,一想到这次天赐的机遇,敞亮的未来,近在眼前,他们便激动不已。
就算是拼了这条命,也决不能认输。
家族耗费巨资,从小尽心培养,这次千里迢迢将他们送来,为了家族,这个使命他们必须完成!
看着信念坚定的几人,杨昭微微一笑。
“既然如此,那你们便做好准备,朕很期待你们的表现。”
说罢,问清楚了这些人的本事,杨昭一一叫出了朝中,有着深厚学识的大臣们,与他们当场对答。
令杨昭感到惊喜的是,这三人尽管紧张,但表现得极为优秀,每当问题一出,不假思索,便能对答如流,引经据典,有理有据。
且到了这种关键时刻,就在自己的领域之中,他们展现出来的气场,也丝毫不逊色于这些见多识广的朝臣们,一派自信的风貌,让杨昭看得极为欣赏。
杨昭默默的托腮看着下方的辩答,心中若有所思。
他在《隋书》之中,看到父皇正式开办了科举制度,而且,在后续的《旧唐书》与《新唐书》之中,科举制度,甚至再度被巩固加强,从此制度化。
他也掀过后世的那些史书,隐约记得,这个科举制度,十分成功,甚至到了清朝末年,才最终取消,被时代所抛弃。
科举制度,也成功的让不少穷苦书生,鲤跃龙门,彻底改变了人生,成为了影响历史、不可或缺的人物。
若按照此前一直以来的门阀推举,与九品中正,恐怕根本难以发掘出这些隐藏起来的精英人才。
这些人,只是出身不好,但并不代表,能力不足。
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他们也能创造出奇迹,也能给朝廷续命。
杨昭看着资质甚优的这三个年轻人,忽然之间,便想到了这一点。
这三人,算不得穷苦,出身不好。
只是,他们这商人出身的身份,注定了与朝政无缘,因此,此番也算是抓住了机会改变命运。
从前,他们根本没有接触这一场面的机会,但这次给了他们条件,他们果真不逊色于这些门阀贵族出身的高官重臣,可见,出身并未决定本事。
从这三人身上爆发的经历,杨昭忽然想到,这天底下,还有多少像他们三人一般的年轻人。
苦苦求生着,不是没有能力,只是苦于没有机遇……
原本,只是想要先提拔江南人才进朝的杨昭,忽然之间,对这个科举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父皇的许多举措,是极其英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