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飞一边耐心地等待着韦晓丽声音中略有激动情绪的平复,一边徐徐铺展着事情的全貌。
“刘玉良是我们厂中最早来到南方,来到深圳,最先感受到改革开放气息的员工,你看我们这些人也是在他的宣传和亲历下,才慢慢感知改革开放给一个城市,一个产业甚至一批人带来的深度变化,才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我虽然是他的徒弟,现在可以算是坐了他的位置,成了他的半个上级,但是说实话,我就认他的大格局和大思变。刘玉良的很多想法放在大的框里想,改革,求新都是正确的,但是放在小框里做,这些想法不一定应景全厂的现实实际。”
“刘玉良脑子转得快,步子也迈得快,而且胆子也大。这些条件如果放到深圳,放到志纬,我想就一定有了他的用武之地。刘玉良缺的是机会,是舞台。”
“今天和你打电话之前,我和他有过深度交流,他自己也有南下的想法。再说刘玉良怎么说也不算你我间的陌生人吧。大家熟总可以少磨合多信任,可以更快进入角色。”
上面的这些话,都是许志飞提前预演过很多遍的,但是他也担心万一韦晓丽不站在他这一边,否定了他的意见怎么办。于是临时机动的又补了一句:“韦董,推荐刘玉良虽然是我自作主张,但是你也知道和了解我的人品,我的为人,我为我推荐的人作担保,你应该可以更加放心了吧。”
或许正是最后一句的点睛之用,让韦晓丽的疑云终被打散,韦晓丽向许志飞抛出了三个问题,但是这三个问题不再纠结于人选是不是许志飞,而是关于刘玉良的。可以预见,韦晓丽已经默许同意了许志飞的意见,至少人选方向上不再那么排斥。
“我给你三个问题,如果三个问题你都有把握答满分,你就让刘玉良来深圳见我。一是他能不能做到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来志纬就是志纬人,一切按照志纬的制度行事。二是他能不能做到快则加快,变则加变,今天的深圳没有时间让你犹豫,让你停顿,让你小打小闹,你必须时刻做好跑的准备。三是他能不能脱离土气,接点地气。志纬,深圳,开放前沿,都些都不再是乡村、田野,田园风光,要从骨子里完成“城里人”,“职业人”的脱变。”
许志飞挂断了留给自己三个问题的电话,像阳光露头般地展开了自己合闭已久的笑脸,这笑脸似希望的微笑,他仿佛看见了刘玉良已经站在起跑线上准备开跑的身影,看见了刘玉良和韦晓丽两人精诚合作的场面。而电话那头的韦晓丽也摇了摇头,笑着对自己说:“这小子,不简单啊。”
刘玉良起身去深圳之前,许志飞侧面把这个情况和许建国作了交流。两许的交流,没有说太多浮夸的话,只是点到为止的说刘玉良想去深圳发展。至于去哪家公司,做哪个职位也都忽略不提,留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刘玉良去自由发挥。
许建国没说什么,就提了句约下刘玉良一起聚聚。这餐饭算欢送会也好,送行酒也罢,刘玉良也爽快地答应了。
那天三人喝了很多的酒,说了很多的话,回忆了很多的事。那天许志飞看见了三人碰杯时久违的笑脸来了,三人之间相互的调侃和说闹来了,三人抽烟喝酒无所顾及的自在也回来了。那一天是KYY风波以后三人最轻松的一晚,直到很多年后,那一晚依然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刘玉良的行程也已最后确定,韦晓丽那边的人事安排也一切就绪,就等着人到位即上岗。临行前,刘玉良特地把一个信封塞在了刘玉良的手里,再三叮嘱到:“老刘,这封信你可别拆,到深圳后亲手交给韦董。”
刘玉良听到如此“贵重”,便小心接纳,放在行李箱的最里层,安全护送“它”到深圳。
这封信是许志飞亲手写给韦晓丽,也算是给刘玉良南下之行的送别之礼,围格里文字这样写着许志飞的不舍和祝福:
韦董:
见信好。
刘玉良我给你送来了,同时送来的还有这份信。你曾经留给我三个问题,我想我应该给你三个回复,这三个回复的答案我想只有三字:他可以。
刘玉良这次特意破费订了一张快车票,足以见得他的快。他这次没有和全厂其它员工道一声再见,足见他投奔深圳,投奔志纬的毅力和决心。他这次也留有很多的话想到了深圳再和你亲口说,足见他已经想好了怎样做一个城里人,职场人。
今提笔写这封信也视作文字作证,笔墨为见,为刘玉良和您之间的合作道一声祝福,顺祝商祺,一切安好。
许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