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儿,你到底是哪里来的这么多想法?”心情愉快的赵桓忍不住就在家宴上问了赵谌一句。
“孩儿也就是看看圣贤书,这些不过是孩儿一些奇怪的念头罢了,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孩儿想做出这些事来,也很是困难啊。”赵谌笑道。
赵桓知道自己这儿子的话有些不尽不实,不过他也懒得纠结了,反正他是不怕放权的,儿子越是优秀,自己就越安心啊。
“看来今年朝廷的财政收入会大大增加了……谌儿,你在河北不能只开厂赚钱啊,军队……也不能放松了。”赵桓喝了一杯酒,然后说。
“去年征召的三万新兵已经经过了训练,金人只要迟一天打过来,我们就会强大一天!火器的成熟和普及,会改变战争方式的,到时候战争打的就是钱,而不会有什么国家,比我们更有钱了。”赵谌回答说。
“我昨天看了西军发来的报告,他们已经打通了和青海湖的联系,青盐之利,我们可以和西夏共享了。”赵桓道。
“四川那几个路,他们自己有井盐可以吃,沿海有盐场,河东路的解盐提供给他们本地和对北方出口,青盐以前也就是在西北之地售卖,抢过来其实也没多少钱,也就够这些地方消化……嗯,可以给他们发经营权,让他们可以进京畿路和京西北路、京西南路售卖。”赵谌想了想之后说。
“这三个路的盐,以往可都是两淮的盐场供应的,谌儿你这是……”
“两淮路这一年多来也是首鼠两端,不给他们一点压力,他们还真不知道哪儿才是中枢正统了!”赵谌冷笑道。
赵桓恍然大悟。
确实,这一年来,随着太上皇在苏州稳定下来,两浙路反而还好,他们提供的税赋和粮食,跟以前比起来并没有什么差别,很显然的是,两浙路的士绅虽然有些担心公田法会搞到他们身上,可是大宋正统依旧让他们顾虑,所以他们选择的是又供养大画家和他的随从,又给朝廷纳税,反正两浙路有钱!
而夹在京畿五路和两浙路之间的两淮,也就是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就有些首鼠两端了,税赋什么的一直拖拖拉拉的交一些拖欠一些,对朝廷一些新政策也是阳奉阴违,不过也能理解,两浙路起码商业发达,手工业也很先进,两浙路提供的商品,是大宋对外贸易的重点,只要维持商品经济发达,两浙路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两淮路的士绅,那真是绝大部分靠土地吃饭的,朝廷在北方实行的半个公田法,实在是撼动了他们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