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等三人寻声望去,却见门口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高大男子,虎目圆睁看着孙坚,身后还有一个满脸络腮胡的青年,以及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臧旻一摔漆碗,对那说话的男子大骂:“孤涂!休要放肆!好好与孙县丞说话!”
“孤涂?”孙坚心中默念:这人的名字怎么这么怪?不料那被唤作“孤涂”的男子竟然没有用汉语回应臧旻,而是唠唠叨叨说了一通孙坚完全听不懂的话,并同时用轻蔑的眼光扫视着孙坚一行人。臧旻则打断了他的发言,呵斥道:“奉先,你说匈奴胡语作甚?文台又不是外人!快说汉话!”
“奉先?”孙坚点点头,意识到“奉先”才是此人的表字。这时,吴景将头凑过来,在孙坚耳边细语:“孤涂在匈奴语里是儿子的意思,可见臧大人与此人关系似不一般……”
“哦!”孙坚点点头。早就听说臧旻因为要统辖南匈奴骑兵而精熟匈奴语,却不料到他与自己的汉人部将对话也多杂用胡语。不过,孙坚心中这时也升起了一股无名之火。这个表字为“奉先”的壮汉与自己素昧平生,一见面却就将边军的惨败归咎于自己这个徐州小吏,这难道不是故意找茬吗?想到这里,孙坚站起身,双手抱拳,话中带刺地说道:“这位英雄,看似浓眉大眼,英姿勃发,气度不凡。却不料出言不逊,错判因果。请问我孙文台远在盐渎,不握甲兵、不临战阵,怎么可能助成鲜卑之偶胜与我军之新败?还望兄台指教一二!”
“你真想知道?心可诚,意可真?”被唤为“奉先”的男子双手交叉在胸前,用傲慢的眼神看着孙坚。这时,门口一阵疾风吹来,吹动了穿在他耳垂处的一对匈奴人常佩戴的缀珠黄金耳饰。孙坚胸中的怒火进一步加剧,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更不耐烦起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民间也有俗语:师生常互换,学问无贵贱。兄台今日要赐教我孙文台,难道还要我堂堂一个县丞先拜师不成?”说这话的时候,孙坚用眼角的余光扫了臧旻一眼,希望他能够出来说句公道话。但今天也真是邪门了,平时名教不离口的臧旻,在申斥了“奉先”两句后就不再开口了,此刻则用空洞的眼神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这两个青年,继续维持沉默。
这时,“奉先”背后的那个络腮胡子突然又站了出来。但见此人一脸凶相,与傲慢中透着坚毅与英俊的“奉先”构成了鲜明反差。不过,就衣饰而言,他与“奉先”一样,也是一身胡人打扮,只是耳垂处的缀珠耳饰是银质的,而非金质的。他指着孙坚,大喝:“既要向人求教,就要先求教别人的尊姓大名,难道孙县丞这点规矩都不懂吗?”
“无礼!”已经忍无可忍的祖茂咆哮着站起来,站到了戴着银耳坠的男子面前,对他喷着唾沫星子:“明明是这厮不通姓名硬闯进来打断孙县丞与臧伯的对话的,怎么莫名其妙要我们文台先向他拜师了?对了,你是谁啊?”
“你又是谁啊?”这次说话的可不是那个络腮胡,而是那个小娃。但见此娃年龄虽小,但目光如炬,左边脸颊上还带着一条不深不浅的刀痕,显露出与其年龄极不相配的沧桑感。与前二人一样,他也是胡人打扮,耳垂处的缀珠耳饰则是黄铜打造的。
祖茂看了看这孩子,气消了一半,心中暗说:我祖大荣怎么可以和一个嘴上无毛的孩子一般见识?想到这里,他克制了一下情绪,反问那孩子:“这位小公子,你不妨先报出自己的名号来!”
那孩子自豪地拍一拍腰间的一把明显超出其手臂长度的环首宝剑,大声回道:“小大爷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张名辽!前汉马邑之谋的主谋人豪商聂壹,便是小爷爷我的先祖!”
“那么你怎么不姓聂?”同样也被这突然出现的三人弄得火起的吴景,这时也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话。
张辽斜眼看了吴景一眼,冷笑着说道:“这位大哥,应当知道马邑之谋最后功归一篑的结果了吧!先祖本向武帝夸下海口,要通过此计击灭单于,却因运气不佳而未成功,先祖为保全宗族,只好隐姓潜逃,从此就改姓张了……”
祖茂听了都快笑出声来了。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小娃。但他并没有太在意这孩子的真实身份,转而指指络腮胡子与“奉先”,再问他:“张辽小儿,这二位又是谁呢?”
“这位胡须茂密的大哥,便是名震雁门,无人不知的大力士华雄,字不雌。”张辽答道。
听到这大汉的表字竟然是“不雌”,祖茂实在没有憋住,哈哈大笑起来。华雄大怒,瞪大眼睛对着祖茂吼道:“总有一天你会记住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