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我先占着番薯放碗里 ,奶奶会说没吃完不许拿,结果她朝我笑笑不说话,眼睛里露出赞赏的目光。
难得我以前误解奶奶了?大家因为她严厉就不敢跟她接触,实际上她还很好相处?我一边吃饭一边想,习惯性换位思考一下,她要顾着阿爸和表弟不饿着,优先男性,其他的要吃饱就各凭本事,既然已经性别偏心,总量不够 ,总不能再帮忙分到每个人碗里,做好管家的做到一碗水端平是确实不容易。
她不喜欢阿娘,除了重男轻女,是不是不喜欢她软弱的性格,而是喜欢做事利索,果敢的女性?后世的我凭自己努力发家致富,奶奶确实是对我友善不少,莫非我发现真相了吗?
正在我想问题,吃东西的时候,一阵拍掌声把神游太虚的我带了回来。
原来是奶奶给大家分配任务,以前小时候也是每天如此,我还记得,现在慢慢接受自己如今的身份,一些久远的人和事也都随着记忆慢慢浮现出来。
以前每天天蒙蒙亮,大人是五点左右就起床煮番薯加木薯头煮熟喂鸡喂猪,做早餐,然后小孩陆续起床帮忙喂食动物,吃饭,然后开始分配工作:
学龄期满七岁的大孩子去学校前要去割草回来,放学后要帮忙挑水,比如阿姐
没去上学的小孩满6岁了也要去挑柴割草挣半工分换钱,比如我自己
不满6岁的孩子就被带着去做工或在家里,比如妹妹和两个表弟
留守家里的大人要洗衣做饭挑水,还有放牛,一般指阿娘
其他人全部出动去挣工分,做集体任务。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按照“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分别属于人民公社(乡镇)、生产大队(行政村)和生产小队(通常称为生产队,相当于今天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所有。农民(当时称为社员,即人民公社社员)以户为单位,以自然村为载体,编成大小不一的生产队。生产队就是当时最小的基层组织和核算单位。
生产队管理人员主要有队长、副队长、保管员、记工员等,通常由农民推举产生,由文化程度较高的本队农民担任。生产队里的农民不能外出做工,一年到头只能由生产队干部带领,长年在田间地头集体劳作,农民的收入来源和生活质量完全依赖于生产队。
当时农民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被称为 “上工”,“工分”就是生产队会计记录农民每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