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还在挖坑!
一个是既勤奋,又聪慧,成绩又好,
一个只是勤奋……
这就是在说朱允熥是笨蛋啊!
朱元璋听完,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问道:“他们最近在读什么书?”
“回禀陛下,二位殿下这段时间在读《尚书》,已经学了古文尚书,今文尚书只是读过,还没有深入。”
尚书分为今文和古文。
西汉刘余封为鲁王后,为扩大王府,侵占孔子旧居,在屋壁中发现暗藏的《礼》《论语》《孝经》《尚书》等简书,字体是用小篆的先秦和六国所用的大篆或籀文等字体。
西汉伏生口述二十八篇《尚书》,则为今文《尚书》。
“既然这样……那就古文尚书吧。”
朱元璋说着,就转向朱允炆道:“允炆,你来背诵一下太甲上篇。”
“是,孙儿遵命。”
朱允炆站起身来,行了一礼,接着朗声背诵道:“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
古文尚书里的太甲,分为上中下三篇。
讲述的是太甲继承了王位,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阅读,教他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的文章。
朱允炆背的字正腔圆,一字不落,甚至还带着宰相伊尹的几分感情,
这样的表现,自然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左侧的文官们听了,也不住点头,眼神之中充满了欣赏赞许。
右侧武将这边,却没有什么反应,蓝玉等人甚至有些充耳不闻,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曹毅看到自己的父亲,景川侯曹震轻轻的砸吧着嘴,眼睛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偶尔撇向朱允炆,脸上也带着焦躁的神情。
这份嫌弃,都写脸上了!
听到朱允炆背得这样流利顺畅,朱允熥不由得又紧张了起来,忍不住往后偷瞄,
曹毅向他点了点头,并未言语。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略微安定。
朱允熥知道,这并非是自己的赛道,早就做好了在这条赛道上输的准备,此时心中默念,再次提醒自己。
等到朱允炆背完,朱元璋又问道:“那你知道伊尹为何写这三篇吗?”
朱允炆答道:“回禀皇爷爷,太甲刚即位时,由于少不更事,沉湎酒色,伊尹就写了《伊训》、《肆命》和《徂后》三篇,以示太甲。”
“希望太甲能继承商汤的法度,以治天下。《史记集解》说:“《肆命》者,陈政教所当为也;《徂后》者,言汤之法度也……”
耳中听着朱允炆的讲论,朱元璋不由得频频点头。
等到他讲完,朱元璋又问起了朱允炆对于这篇古文的理解和所得教训。
朱允炆也答的非常好,几乎是不加思索,转瞬即答。
等朱元璋问完话,朱允炆落座之后,大殿里便想起了文臣交头接耳,低声称赞之语,
虽然声音不高,却能让人略略听见。
吏部尚书詹徽站起身来,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二殿下当真是才华卓著,对于圣人之言能够铭记于心,又能融会贯通,实在难得!”
“是啊,确实难能可贵!”
户部尚书赵勉也起身行礼道:“古文尚书两万八千五百字,陛下圣心随意一指,二殿下就能够对答如流,可见用功之深,悟性之高!”
刑部上书杨靖笑道:“就是我等,若是有人突然问起,恐怕也得回家翻翻圣贤之书,才能够准确说出,而二殿下却一字不差,嗨,难得!难得呀!”
话音刚落,其他文臣便一同起身,纷纷行礼道:“臣等为陛下贺,为太子殿下贺!”
武将这边,看到他们都站起来了,只得做做表面功夫,毕竟皇帝和太子都在这儿呢!
于是也跟着站了起来恭贺。
只是口中却没有多少欣喜,声音也是稀稀拉拉,
更多的是言不由衷。
朱允炆赶紧站了起来,一副十分惊喜,有非常惶恐的说道:“各位部堂,各位将军,实在谬赞了,愧不敢当……”
“小子若是有几分长进,那也是黄先生教的好,讲的透彻,有这样一位师傅,有所进步也就不足道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