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李元素此时不通《伤寒论》,不然他所得更深!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下一句话。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这一句话,在徐老师眼里,则是叶天士参透仲景伤寒真意的铁证。
徐老师并非什么祖传中医,而是正儿八经高考考的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学习,得高人指点成就一身医术。
中医各家均有涉猎,因为高校教材所设,伤寒、温病最精。
医圣张仲景之法,流传千古,惠及无数医家。
多少名家圣手为《伤寒论》作注,然而多是优劣不齐。
张仲景用药,以辛温发散为主,所谓麻桂剂,就是麻黄、桂枝为主的解表剂。
当然,张仲景并非只会解表,这里仅讨论解表剂,在唐朝之后,羌防剂占了主流。
也就是以羌活、防风为主的解表剂,代表性的比如九味羌活汤。
徐老师还记得,上学的时候,阿宾分析说,这种情况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唐朝之后,气候多湿,所以后来的医家就开始倾向于祛风解表,在解表之外,加一些同时能燥湿的药。
初学者总以为是寒者热之,治疗伤寒,就用热药温药就行。
更有那打着“火神派幌子”,九窍只通八窍的庸医,只会一味用附子杀人。
张仲景所用附子,生品附子只在四逆汤、白通汤中使用。
其余附子皆是炮用。
医圣药用之妙,多被庸医、骗子所误人。
以叶天士之才,则是参透了张仲景扶阳之妙,一语道破玄机。
通阳之处,不在用大剂温阳药,多用无益。
如何判断?
观察小便!
小便得利,则说明阳气已复。
反过来说,小便不利,则是重要的症状。
已故伤寒大家胡希恕平时用药,最重视观察患者大小便,“大小不利,治其标!”
华江舟听到此处,深受启发,细细回想曾经治过的病人,总有些未尽之处,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用药有所偏执。
卢乃亮听完则是心下不安,隐约有种后怕之处。
附子中毒,其中有一项便是小便如油,在西医看来,已经是造成了严重的肾损伤。
如今在叶天士眼中,虽然没讲出过用温补之毒如何,但是通阳利小便未尽之言,已经给留下想象空间了。
善水者,溺于水。
玩火者,必自焚。
李元素没有注意到两人的神色,他越是解读经文,越是感受到了叶天士医道之高深莫测。
《温热论》之妙,不仅在于提纲挈领,同时还直指临证关键。
反复琢磨,都有新的领悟,似乎每次都能有所提高。
天下居然有如此名医!竟然有如此妙法!
李元素发现自己之前是肤浅了呀。
不提医术高低,仅评论学派,火神派这种草创的江湖学派,跟温病学派这样的大派比起来,真真的相差甚远。
自己之前复制粘贴的卢乃亮,那都是什么玩意儿呀!
自己之前也是真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