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驱逐了董卓之后呢?”
“这……”
见崔钧终于有些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崔烈不由感慨道:
“事实上你也清楚,这一切的根源,早在当初本朝立国时就已经种下,如今的一切,只不过是当日那颗种子开始逐渐发芽的结果!”
“可那又与父亲何干,左右天塌下来,自有高个的顶着,满朝文武公卿,多父亲一个不多,少父亲一个不少,父亲何以如此执着!”
“唉,痴儿!汝年纪尚轻,或许暂还体会不到为父这些老一辈士人对于汉室的感情。
须知,两汉以降,我崔氏受历代汉室恩荣,累世公卿,多出两千石,这是恩……得报!
老夫昔日历任三公之位,却不能将先帝导入正途,致使天下局势急转直下,这是过……得改!
眼看先帝子嗣被外臣欺凌,却无能为力,坐看权臣日渐把持朝政,终使朝局日渐败坏,这是罪……得赎!
每念及此,老夫无不痛心疾首,夜不能寐。
如今,新帝年幼,懵懂无知,正是尚需良臣辅佐之时,为父又岂能为一己之私,而将其弃之不顾!
须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尔,尔等小辈自有你们这一代要完成的任务,我等老一辈士人,亦有我等所需要做的担当。
如果将来终要有一人去为汉室陪葬,那为父希望那一个人能从我崔氏开始!”
听着崔烈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论述,崔钧心绪不由感慨万千,“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王夫之先生之言,诚如是也!
这,是独属于大汉的浪漫!
为何在后世悠悠千载之后,国破家亡者不可胜计,世人却依旧记得诸葛丞相五伐中原不得,终至病逝五丈原的遗憾!
是因为先主刘备对自己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情?
是因为刘禅那一声声相父中毫无保留的信任?
是因为自己身后、身旁无数蜀汉英杰义无反顾的追随?
恐怕更多的还是这个时代之人,对于汉室将亡所特有的不甘吧!
直到这一刻,崔钧才稍微有些明白,历史上的崔州平为何会在大汉这个以孝治国的时代,宁愿选择背负不孝之名,也要追随袁绍起兵反董的原因了。
不是因为对自己家人生死的漠视,而是因为在家国大义面前,一切的个人荣辱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日后,在面对刘备的邀请之时,崔州平会选择拒绝的原因。
因为在那一刻,父亲崔烈战死长安,兄长报仇无门,郁郁而终,而其自己,哪怕是在毁家纾难的情况下,却也依旧无法挽回汉室的衰亡!
其心若死,这,或许就是当时崔钧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而如今呢?
一切都尚未开始,一切都尚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