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应了过来,自己是大唐的官员,怎么能认为隋炀帝是个好皇帝呢?如果被人知道了,那他肯定是要被丢官罢职的。
他是个高句丽人,如果被人罢官去职了,那想要起复重来的机会都没有。
刘能也看出来了他的尴尬,笑了笑继续说道:“别的不说,就连尧舜禹都不是像文人记载的那样。”
“尧舜禹也不是史书记录的那样?这不可能吧?”高仙芝顿时便被这个大瓜吸引开了注意力,出声问道。
在他心目中,从小就被教育,尧舜禹是明君。
尧开创了帝王禅让的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于是便决定从民间寻找一位可以继承自己位置的人,那个人就是舜。
甚至为了观察他,尧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确认了舜的品德无忧之后,这才将帝位让给了他。
舜继承帝位二十年,在位期间兢兢业业,不过此时天下发生了大洪水,舜治水无果之后,便将帝位让给了更会治水的大禹。
大禹则是率领天下臣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三年,终于是治理好了洪水,不过此时他的身子也已经不太好了,于是便将位置传给了自己看好的继承人伯益,但是他一死,他的儿子启就发兵击败了伯益,建立了夏王朝。
这种事情天下人皆知,怎么可能会有问题?
哪想到刘能却是淡淡摇头道:“高节帅有所不知,在后世曾经出土过一些竹简,经过研究之后发现是上古时期的史书,在里面明确记载了,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高仙芝顿时震惊地瞪大了研究,问道:“什么史书?”
刘能笑着说道:“那本史书原本的名字叫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将之称之为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为何与春秋上记载的完全不一样?莫不是假的吧?”高仙芝立刻问道。
“那倒是不可能。”刘能摇摇头道:“竹书纪年的成书时间是在先秦,时间肯定是要早于春秋的,古人没有必要的话,是不会写出一本假史书的。”
“那为何春秋记录的尧舜禹是人人敬仰的圣君?”高仙芝继续问道。
刘能笑着答道:“这当然是和儒家有关。”
“当年孔丘看到天下战乱频发,百姓生灵涂炭,于是便希望建立一个大同的世界,接着便提出了儒家,希望人人知礼,人人学礼,最好是学周礼,让天下各国不再互相攻伐征战。”
“为了说服其他人,这套理论之中必须要有一个或者几个榜样让人学,经过考虑之后,他便选择了尧舜禹来作为这些榜样,所以才有了尧舜禹期间路不拾遗门不闭户的事情发生。”
“后来经过了孟子、荀子和董仲舒等历代先贤的补充发展,这才有了如今的儒学。”
高仙芝顿时沉默不语。
儒学的发展他当然知道,不过他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
不仅是他,全天下的人,除了专门研究儒学的那群人之外,剩下的人就根本没有想过,儒学之中的理论是如何出现的,孔子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理论。
其实这件事儿也不怪他,儒学讲究的是师法先人,翻译过来就是,先人是这么做的,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后人也就不用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只需要学习先人就可以了。
刘能笑着说道:“节帅不必深思什么,我方才说的这些事情在后世都属于百姓之间的闲聊,即便能辩出个是非对错,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升官发财并没有丝毫帮助。”
高仙芝听他这么说,立刻也放松了下来,笑着说道:“也是,知道了这些事情,非但对做官发财没有丝毫帮助,甚至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引来麻烦。”
“只是闲聊吹牛的话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认真起来,肯定会有一些腐儒纠缠上来,赶也不是,说也不是,平白增添了许多烦恼。”
刘能却是笑着说道:“那倒不至于,如果真有人较真的话,那就问问他,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董仲舒却认为天人感应,这完全是相逆的,肯定有个人是错的。”
“那么,到底是孔子错了呢?还是董仲舒错了呢?”
高仙芝顿时哑然,半晌才道:“咱们还是不要说这个话题了吧,实在是......”
刘能知道他犹豫的是什么。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之中不仅仅提出了天人感应,还有君权神授,这种事情他身为臣子的,实在不方便讨论什么。
于是,刘能站起身拱拱手,笑着说道:“天色已经晚了,我就不在这里打扰节帅了。”
“别啊,还有战事没有商议呢!”高仙芝连忙阻止道。
刘能摇摇头,回答道:“战事方面的事情就暂时不要问我了,我又没有从过军,不懂指挥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