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以及与此有密切关系的“武庚之乱”,还有随后发生的平定东夷、淮夷等方国的战事,统称为“周公东征”。其中有场战役打得非常辛苦,这就是周公攻奄国之战。
周公旦摄政时,实际上已经擅自称王。因劳苦功高,其众多儿子被封了很多诸侯国,有周国、鲁国、邢国、凡国、茅国、蒋国、祭国、胙国等。姬诵亲政后数年,周公旦去世。
但此起彼伏的反叛方国,还是这个臣服那个再起来。周成王姬诵亲政后,在淮夷一带存在了几百年的录国,开始反叛周朝。录国在夏朝、商朝时已经存在,在中原王朝和诸方国夹缝中生存。
周公旦东征后,本来录国已经臣服。但周公旦去世后,录国再次反叛。姬诵大怒,亲自率领周军前往平叛。因行军途中染病,姬诵不得不返回洛邑,改派召公奭带兵前往平定录国之叛。
召公姬奭,也是姬昌的儿子,周公旦之弟。召公奭不负姬诵所托,顺利平定了录国之乱,因此召公奭被姬诵封赏了不少土地。
臣服的录国国主,被姬诵封为子爵,并缴纳贡赋。到了周康王时期,因为积极配合周朝征伐淮夷,爵位从子爵晋升为伯爵。到了公元前622年,录国被不断北侵的楚国所灭。
周康王姬钊在位第二十五年,西北的鬼方再次兴风作浪。其实在商朝时,武丁等商王就攻伐过鬼方。但游牧民族有一个特点,就是逐水草而居。农耕民族对付游牧民族,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周朝刚建立那会儿,为减小鬼方对中原的危害,姬发曾把鬼方活动范围限定在泾水、北洛水以北,并且要缴纳一定的赋税。随着时间的推移,鬼方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姬钊时,鬼方人已经活动在今陕西西北,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一带。
游牧民族东侵、南侵,就是为了抢劫粮食和财物。来了就抢,抢了就跑,让人无法防范、无所适从。但因游牧民族神出鬼没,不管出动多少大军,只能暂时打服,而很难彻底消灭。
远在商朝末期,就是因为鬼方、戎狄等的骚扰和抢劫,周人的祖先才跋山涉水,南下来到渭水流域、岐山脚下的周原。
商王武乙在位第三十五年,周人首领季历奉武乙之命率周军攻打鬼方。此战季历斩获颇丰,擒获鬼方各部落首领二十个。但因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些被俘获的鬼方人,被杀死后当做人祭。那些被罚为奴隶的,命运还算好的。
古代的杀戮,往往有些随心所欲。这样的行为,只能导致更大的反抗。以心比心,人心换人心,在什么时候也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