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角度有半点偏差,就会导致成品盒子高低不平、缝隙过宽。
于是乎,林泽就翻看梅瑛的作品,她怎么做,自己就怎么练,在一遍遍调整竹篾条的粗细、编织密度后,总算能编制出像样的作品了。
接着就是复杂立体造型这一阶段。
这个模块,典型的竹编作品就是动物,例如十二生肖,但要求也苛刻,动物的肢体、五官细节追求逼真。
像是林泽在做一只竹编兔子时,刚开始塑形,得让篾条弯出合适的弧度,配合兔子圆滚滚的肚子和小屁股,用力大了,“啪”,篾条断了;用力小了,篾条又弹回去,尺寸咋都弄不对。
林泽虽然心里急得冒火,额头也因为心急渍的全是汗,可他还得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试。
好不容易解决完身体,兔子的耳朵又是问题,篾条的交叉松紧全在毫厘之间,不是太紧,就是太松,返工完全是家常便饭。
一个年头,转瞬即逝。
时令,已是第二个夏天。
这一阶段的课程,总算来到最后收尾的阶段。
组合式立体编织。
这是竹编技艺里最为复杂但也非常有趣的编织方式。
首先,就是要制作不同形状的竹编单元,然后再将这些基础单元进行组合。
不过,它并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单元拼接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巧妙的穿插、嵌套等方式,让单元彼此咬合。
比如,有的单元可能需要从另一个单元的中间或者边缘穿过去,这就需要编织者对每个单元的结构和竹篾走向有清晰的认识。
而且,在组合过程中,还要考虑整个作品的平衡和稳定性。
如果某个部分组合得太松散,整个立体结构就会摇摇欲坠;要是太紧,又可能导致竹篾变形甚至断裂。
所以难度可想而知。
林泽着手编织花篮的时候,那可真每一步都像在过难关。
刚开始,光是处理竹篾就折腾得够呛。
在梅瑛的指点下,林泽特意挑了柔韧性好的慈竹竹篾,本想着能顺顺当当开场,没成想,在编花篮底部圆形基础时,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
有时候手劲儿大了,篾条压得实实的,纹路都给挤没了;
有时候又用力不均匀,这边重那边轻,编出来的底部歪七扭八,好好的一个圆底,硬是被做成了个奇形怪状的“歪圈”,咋看咋别扭。
等熬到编篮身时,麻烦事儿就更多了。
竹篾穿插讲究个节奏和角度,就像跳舞得跟上拍子、找准站位一样。
可林泽编的时候,脑子像突然“卡壳”了,该挑起的篾条按错了,该稳稳压下的反倒浮在那儿,乱成一团,以至于编出来的花纹稀稀拉拉、杂乱得很,和一开始预想的模样差了一个西天的距离。
这还不算完,随着篮身慢慢变高,新难题又出来了。
篮身需要稳稳挺立,可这太难把控了,稍微走个神,没留意,篮身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哗啦”一下就往里头塌陷。
碰到这种糟心情况,没办法,只能咬咬牙,把编好的部分拆了,重头再来。
到了收口阶段,全程更是像在走钢丝。
劲儿用小了,收口松松垮垮,紧不起来,花篮看着没有型;
劲儿要是大了,篾条就会“嘎吱嘎吱”被勒出道道印子,严重的会直接断掉,那前面所有的辛苦劳作就悬在半空,随时可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