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定海伯府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天没亮,凌晨三点府内老小就被叫起床,孩子们睡眼朦胧地,就开始吃早餐。
周永文的行李昨天就搬上船了,只留了一床铺盖。
早上起来,奶娘余氏把铺盖卷一卷,就丢在了马车上。
这次搬家,不仅许多家具拆卸后运到定海,家里一共有六架马车,其中四架也会拆卸后运过去定海,京城只留两架。
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件家具,都是珍贵的。
天刚蒙蒙亮,周家的车队就出发了,
出门的的时候,秦家一家三口都来送行,至于其他亲人,昨天都已经告别。
姚氏特别强调了不要娘家来人送,怕自己会哭。
秦可卿才七岁,周永文没有考虑过现在过度讨好,不符合世情。
反倒是小姑姑周素明,跟她舍不得离开,哭了一场。
周永文只是跟她说道:“若是想我了,可以写信给我,把信给府内老管家就好。要是遇到什么事,也可以过来找老管家。”
她点头应了,回到母亲身后擦眼泪。
周永文跟秦夫人说道:“等安顿下来,我会给婶娘写信,明年春暖花开,可以带着可儿去定海游玩,我会安排好的。”
“出门太受罪,也不方便。若无大事,怕是难以成行。”
周永文点了点头,再次拜别,然后拉着哭泣的小姑姑上了马车。
卯时末,车队就抵达了三教庙。
周家租赁的大船就停在寺庙后院的码头边,老管家周林一夜没有睡,将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
辰正,也就是早上六点,抬棺仪式开始,折腾了小半个时辰,七点左右,十六个棺夫抬着棺材到了码头。
周家一家老小纷纷跪下磕头,又一次举办了斋醮仪式,棺材才被抬上了船。
在这个期间,工匠们已经拆卸了马车,将木材装上船。
林海夫妇在辰正就抵达了码头,等棺材上船,又点了长明灯,摆上香案,夫妇俩也都上前上了三炷香。
两艘船都是三层官船,船舱与一层一层甲板可以放家具,行李,二三层住人。
男人与护卫一艘船,女眷与孩子,婆子们一艘船。
这是运河上最大的船,船头可以生火做饭,船尾也有专门的茅房。
每艘船都有十二个船夫,根据路段,一日可以行驶一百五十里左右。
所以从京城到扬州,十二天左右就能到,一般不超过半个月。
由于比陆行快,装货还多,运河在明代就成为了南北通商的主要途径。
周仲祖也住在女眷船上,他带着十个护卫就住在一层,负责监管船夫,保护女眷。
而大部分护卫与其他男人,在另一艘船上。
不到九点,船被船夫用明轮驱动,缓缓离开了码头,一路南下。
船上挂了定海伯府的旗帜,这样一路上税卒与漕帮,都不会轻易打扰。
周永文对这个时代的船只航行很好奇,发现船上不仅有明轮,航行的时候,八个船夫用力蹬自行车一样,蹬动滚轮,船只就能向前行驶。
还有四个船夫,分别位于四个角,手里有一根长竹竿,可以调整方向。
启动的时候比较艰难,但只要行驶起来,有了惯性,也不算累人。
不过运河有一些河道是顺流,就能够省力不少,有一些地方逆流,船只航行就慢。
如果拉了太多货,靠几个船夫驱动不了,逆流河段还有漕帮的纤夫拉纤。
这些人都归漕帮管理,所以几百年来,漕帮一直是第一大帮派。
贾敏带了四个婆子,四个丫鬟,两个丫鬟陪她住三层,剩下的六个住二层。
一间房,面积只有几平米,六个人就把铺盖铺在地板上,睡在地上。
船上的条件,只能如此,其他人也是这么睡的。
周永文虽然有一间房,里面就是一张一米左右的床,长两米,旁边的过道还不到一米宽。
他跟弟弟周永武睡在床上,奶娘余氏与永武的奶娘刘氏,一个睡在屋内地上,一个睡在门口过道。
她们自己的孩子,只能跟男人住在另一个船上。
这种旅行已经很幸福了,最起码不用自己走路,只要不晕船,就很舒服,风吹不到,雨淋不到。
没有运河的地方,出门就是受罪。
现在的车没有减震,车轮还是木制,外面包裹皮革,地面坑坑洼洼,滋味可想而知。
而大部分穷人出门,就只能步行,一天两天可能还能忍受,走几天了就疲惫不堪。
不过坐船唯一难受的,就是天热。
幸亏如今才五月,加上这艘船二三层没有男人,最大的男孩就是周永文。
所以不管是老夫人,还是小丫鬟,也都不太注重仪态了。
打开前后通风,女人孩子就坐在过道里聊天。
到了晚上,停在沿途的驿站的时候,女人们才会打扮自己,出门尝当地小吃,或者购物。
不过她们一般都不会离开码头区域,更不会进城。
反倒是男人们,护卫们,走到一地就玩到一地,只要不误了第二天一早行船,还有些去找暗娼。
周永文每到一地,就会下船进城去参观一番,主要是为了领略这个时代的百姓生活。
而他每次回来,也都会给姑姑和弟弟妹妹们带一些小礼物,礼物不贵,或者是糖人,或者是烧饼,头花。
不管是什么,都会让他们开心一番。
就连贾敏,后来也会每次给周永文银子,让他带些小东西回来。
面对姚氏,贾敏表现的很善解人意,通情达理。
可是周永文早就看透了她,她是国公府的娇小姐,心高气傲,一般人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也难怪她会跟自己的二嫂不对付,她是才女,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而王家的女儿,却是按照女子无才便是德培养,王夫人跟王熙凤,都是只认得几个大字,会算账而已。
两种截然不同的女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能关系好才怪了。
现在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女儿以后会落入二嫂的手里,十六岁就香消玉殒。
当然,自己既然来了,怎么也不可能让林妹妹遭遇这样的命运。
不说教黛玉倒拔垂杨柳,也会让她避免悲惨的命运。
再说了,十六年,足够自己改天换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