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初心从未放弃努力,他依然每天咿咿呀呀地试图与这个世界交流。
他的身上长满了湿疹,一块一块的,从腿上,到身上,在到手上,耳朵上,长满了湿疹,时常痒的他,用手使劲的去扣,偶尔鲜血直流。
肚子痛,头痛,时常折磨着这个孩子。
为了给初心治病,家里本就微薄的积蓄如流水般消逝。在一个寒冬腊月,“这孩子,咋这么命苦!”父亲蹲在庄子祠的墙角,愁容满面,手中的旱烟忽明忽暗,那张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忧虑。
“可再难咱们也不能放弃,这是咱们的亲骨肉。”母亲的目光坚定,尽管眼中布满血丝,美丽的容颜早已被疲惫和沧桑所侵蚀,但她的善良和母爱从未有过丝毫减退。
曾有几次,生活的重压几乎让父母想要放弃初心。在初心四岁那年的深秋,他病重,高烧不退,家里连买药的钱都拿不出。父亲背着他来到庄子祠前,望着那神圣的殿堂,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要不,把孩子放在这儿,也许庄子能保佑他。”父亲颤抖着说。
“不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会放弃我的孩子。”母亲冲过来,从父亲背上接过初心,泪水夺眶而出。
就在这绝望之际,一个神秘的老者路过,他看了看初心,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留下一句“此子命途非凡,日后必有造化”便悄然离去。
就这样,初心在父母的坚持下,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他五岁那年的夏天,灾难降临。先是大旱,土地干裂,原本绿油油的庄稼变得枯黄焦脆,粮食颗粒无收。紧接着,蝗虫如乌云般涌来,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一空。田野里一片荒芜,人们的希望瞬间破灭。
为了生存,初家也加入了捕捉蝗虫的队伍。他们用自制的网兜和工具,抓到了许多蝗虫。回到家中,母亲将蝗虫简单处理后,放在锅里炒熟,一家人以此充饥。尽管味道并不美味,但在这艰难时刻,也算是一种难得的食物。
一天,初心趁着家人忙碌,偷偷跑到了庄子祠。庄子祠内,宁静而清幽,只有一位老道士在殿堂内念经打坐。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道德经》《庄子》和《清静经》。初心好奇地走进去,脚步轻轻,生怕打扰到老道士。
老道士睁开眼,看到这个充满好奇的孩子,微微一笑,停下了念经。他招手让初心靠近,拿起桌上的《道德经》,开始轻声讲述其中的道理。初心似懂非懂,但那生动的讲述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他听得入神,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专注的光芒。老道士讲到精彩处,初心还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这奇妙的智慧之中。
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庄子祠中的片刻宁静与智慧的传授,仿佛成为了初心心中的一丝慰藉,也为他未来的命运埋下了神秘的伏笔。
初心,这个在困境中顽强生长的孩子,正等待着命运的转折,开启属于他的传奇之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