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如念眼睛溜溜直转,满脑子都想着怎样为苏轼和王弗牵线,一眼看见茶托,顿时有了主意。望着王方和苏轼兄弟走远,骆如念指着茶托上的红色笺纸,装作好奇问道:
“松月姑娘,不知道方才将此笺呈给王进士,所为何事?”
松月道:“今日鱼池征名,我家姑娘也凑个热闹。”
“哦,不知所取何名?”
松月抿嘴一笑,“与苏家公子竟是一致。”
骆如念知道自己猜对了,但还是做出一副十分震惊的样子。
“果真如此?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啊!”
松月也笑着点头。骆如念灵机一动,转身对松月深深作揖道:
“松月姑娘,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松月连忙福了福,“苏公子礼重了,请讲。”
“今日鱼池命名之事甚是巧合,可否将你家姑娘所写之名赠与在下,以作留念。”
松月愣了愣,道:“奴婢不敢擅作主张,此事当禀告姑娘。”
她向骆如念点头致意,转身往游廊右边去了。骆如念也去追赶队伍来到正厅。
王方在主位就坐,苏轼、苏辙和骆如念顺次在右边客位就坐;王方叫来子侄在左边位置坐陪。
双方分别相互介绍己方人员。在介绍骆如念时,苏轼说她是堂弟“二郎”,王方也并未生疑。主客循例聊了些礼节性谈话,骆如念百无聊赖,眼睛溜溜地打量周围环境。就在这当儿,她望见屏风后有绰绰人影走动,身形纤细,像是个女孩儿搬了张凳子放在屏风后;很快,又有一个影儿翩翩走到屏风后坐下,不久有微微馨香飘来,合着是桂花的胭粉味,骆如念便猜着了几分。
看来王弗对苏轼真是心有所属,用情至深,难得有此良机,我当多找机会为他们牵线说辞,成全一对璧人。
王方细细问了些苏家情况,苏轼一一作答。喝了两盏茶,苏轼看着时候不早,起身向王方告辞,道:
“多谢夫子款待,学生就此告辞,明日开学再来听夫子教导。”
王方起身吩咐王家子侄送苏家兄弟出门,众人将要走到正门时,后面有个女声急急招呼:
“苏家公子请留步。”
众人停步回望,松月小跑着来到骆如念面前,拿出一个信封双手呈上。
骆如念大喜过望,急忙行礼答谢。苏轼看看骆如念,又望望松月,一脸问号又不好当面发问。
上了马车,苏轼立即询问:
“你这丫头,初次拜见夫子还管人家讨东西?若是贵重物品,改日可得回赠才是。”
骆如念嘻嘻笑着望苏轼,道:
“是否贵重物事,可得轼哥哥说了才算。”
“此话怎讲?”
“今日鱼池命名,听说建言为‘唤鱼池’的不只轼哥哥一人。”
苏辙也来了兴致,凑近了问:“还有何人有此高才?”
骆如念不说话,拿出信封中的笺纸,缓缓展开。
只见红色信笺上书写着一行娟秀而笔挺的小楷,正是“唤鱼池”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