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战后第七天,几十个被俘的军官,被完完整整送了回来。
投降意味着失节,是大过死亡的耻辱。这一约定俗成的规则,在汉字文化圈是通用的。
对安南朝堂来说,这些人应该被立即处死,传首各地。
可是,他们又需要从这些人口中,了解那些海寇的各种情报。比如来源、成分、目标、诉求之类。
而安南大臣们也没有失望,这些被俘的军官,的确带来了很多他们之前不知道的信息。
其中,就有一封书信。
书信以汉字写成,朝堂之上,人人都认得。
这封信可以说中规中矩,前半部分,怒斥安南人数典忘祖,割据叛乱,荼毒生灵,鱼肉百姓。以及这次战犯裁决的详细过程。
中间一部分,主要是说“兰芳共和国伯理玺天德”“威武大将军”朱寿,意图吊民伐罪,解救黎民苍生。
最后一部分,则讲的是让安南朝堂派人前去议和,否则有“亡国之祸”……
在阮太后许可下,这封书信被宦官以安南话全文念出。
尽管语法有差异,但如高丽语一样,安南语中的汉语借词太多,精通双语的人可以毫不费力地瞬时翻译。
听完这封恐吓信,安南大臣们傻眼了。
“兰芳共和国,听起来似乎是个国,但其国在何处?”
“老夫熟知万国坤舆,从未听说有名为‘兰芳共和’者。”
“那‘伯理玺天德’,又是何物?是官职,还是什么东西?”
好在威武大将军朱寿在他们理解范围之内,不过一听朱这个姓,不少安南人本能地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不用纠结细枝末节,既然贼寇要议和,那就派人去探探虚实,同时做好军事上的准备。”
“贼人火器虽然犀利,信中却是色厉内荏,料想其兵力有限,如果只求钱财,我等再商议。”
最终,仍是太后一锤定音,安南礼部、兵部派出一干人马,去海防和朱祁镇讨价还价。
……
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蓖。”
随着安南讨伐军的溃败,朱祁镇手下的冒险家们,征集的网络越来越密。
新成立的安南新附军也参加了行动。在这些专业带路党的指引下,征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征集的目标很明确,金银、粮食、牲畜、钱币、以及各种铜器。
安南与大明相似,城市有钟鼓楼。庙宇多铜钟、铜像。民间用铜钱,照铜镜,敲铜鼓。达官贵人多藏有青铜鼎等各类铜器。
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征集的目标。
每一天,都有牛车与马车,将搜刮来的,包括铜钱在内的各种铜器汇集到一起。
随后,这些铜器被融化,浇筑到一个个事先准备好的铁模当中,被铸造成各种口径的火炮。
一口大钟,一尊铜像,足有几百到几千斤,极端一点的永乐大钟,足有46吨。
而一门火炮,12磅拿破仑炮,炮身仅重556.57公斤公斤,连炮架算上,也不过1109公斤。
至于6磅炮,炮身仅重389公斤。
装备军舰的32磅长管舰炮,也才2500公斤。如果是牺牲射程的短管卡隆炮,重量甚至不到长管炮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