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
刘邦挠了挠头,这词儿新鲜,他还是头一回听说。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刘邦终于要被重用了!
他刘邦这辈子,总算能正大光明地活一回了!
“陛下,这总编辑......是多大的官儿?”刘邦小心翼翼地问,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嬴启淡淡一笑:“官职不大,但权力不小。整个报社都归你管,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不违背大秦律法,不违背我的意愿就行。”
刘邦一听,心花怒放。这不就是土皇帝吗?他刘邦也有今天!
“陛下放心,我刘邦一定把这报社办好,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陛下的英明神武!”刘邦拍着胸脯保证,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嬴启点点头,对扶苏使了个眼色。
扶苏会意,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递给刘邦:“这是出入皇宫的令牌,你拿着它,可以自由出入皇宫,方便你汇报工作。”
刘邦接过令牌,沉甸甸的,入手冰凉。
他知道,这块令牌的分量,比他之前摸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重。
“多谢陛下!”刘邦再次拜谢,这次,他是真心实意的。
“行了,起来吧。”嬴启摆摆手,“报社的地址我已经选好了,就在咸阳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那里人流量大,消息传播快。你现在就去看看,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提。”
刘邦领命而去,脚步轻快,仿佛年轻了十岁。
扶苏看着刘邦的背影,笑着说:“陛下,您真的相信他能办好报社?”
嬴启笑了笑:“他行不行,试试不就知道了?反正,也没人比他更合适了。”
“这倒也是。”扶苏点点头,“这刘邦,脸皮厚,胆子大,又善于察言观色,确实是个人才。”
“人才?呵呵,他就是个泼皮无赖!”嬴启轻笑一声,“不过,有时候,泼皮无赖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有用多了。”
朱雀大街,咸阳城最繁华的地段。
刘邦站在一座三层小楼前,抬头望着门匾上那块空白的地方,心里盘算着该起个什么响亮的名字。
“大秦第一报社?这名字倒是直白,可总觉得少了点啥。”刘邦摸着下巴,自言自语。
他围着小楼转了几圈,仔细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这里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说笑声,此起彼伏,喧嚣极了。
刘邦的眼睛越来越亮,他一拍大腿:“有了!就叫‘大秦喉舌’!这名字多霸气!咱们报社,就是大秦的喉舌,替陛下发声,替百姓说话!”
他越想越得意,仿佛已经看到报社开张那天的盛况。
“来人啊!”刘邦扯着嗓子喊道。
几个正在搬运桌椅的差役闻声跑了过来:“大人,有何吩咐?”
“去,找个手艺最好的匾额师傅,给我做一块匾,上书‘大秦喉舌’四个大字!要快!”刘邦大手一挥,豪气干云。
“得嘞!”差役们应了一声,转身就跑。
刘邦走进小楼,里里外外地查看了一番。
一楼是接待大厅,宽敞明亮,可以用来接待投稿人和广告客户。
二楼是编辑室,摆放着十几张桌椅,可以供编辑们撰写、修改稿件。
三楼是刘邦的办公室,布置得简单而雅致,站在窗前,可以俯瞰整条朱雀大街。
刘邦满意地点点头,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他要在这里,办一份全天下最好的报社!
接下来的几天,刘邦忙得脚不沾地。
他亲自挑选了一批识文断字的年轻人,作为报社的编辑。
这些人有的是落魄的读书人,有的是不得志的小吏,还有的是走街串巷的说书人。
刘邦不管他们的出身,只要有才华,肯干活,他就收下。
他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编辑们必须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报道真实的新闻。
“咱们报社,不登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要登就登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儿!”刘邦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对编辑们训话,“谁要是敢胡编乱造,欺上瞒下,别怪我不客气!”
编辑们被刘邦的气势镇住了,一个个正襟危坐,认真听讲。
刘邦还亲自撰写了报社的创刊词,洋洋洒洒几千字,把报社的宗旨、目标、责任说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