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个人的口感。
做法也很简单,碗里盛些面粉,然后一边往里面浇水,一边搅拌。
放的水,不能太多,最后面糊能用筷子挑起来就可以了。
然后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把面糊倒进去。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直接倒进去。如果直接倒进去,就成了一个大疙瘩。
而要一边倒,一边快速的搅拌。
滚烫的开水,遇到倒进去的面糊,在筷子搅拌的过程中,快速地旋转着,白色的面絮像白色的面鱼随着筷子的搅动在锅里不停地游动,煞是好看。
等过一会儿汤滚起来,这样就着菜和馒头,就可以喝了。
吃完了饭,就开始出发了。
九十年代的豫城,对于村民来说,出门办事,用的最多的就是自行车,不像后世两轮电车是家庭必备。
即使这样,他们也不能骑自行车。
92年的豫城科村还没有装上路灯,为了安全期间,更为了能照顾科伟和科伟的姐姐科娟。
赵梅只有和老公,拉一个平板车过去。
这样,不但可以坐,累了更可以躺。
他们过去的时候,路上的人群已经多了起来。
他们之所以如此急切前往,不为其他,只为抢到一个好位置。
毕竟,一个好的观看位置,对于欣赏戏曲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否则,一整晚都只能将就着看了。
在距离村北头搭建舞台的大沙岗还有很远一段距离时,人们的说笑声便已顺着微风悠悠传来。
待走近一瞧,已然是人潮涌动,黑压压的一片。
有的人坐着,有的人蹲着,有的人站着,还有的人倚靠在拉车上。
可以说,为了能欣赏一场精彩的戏曲,人们甘愿承受各种艰辛。
“这么早过来,恐怕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吧?”赵梅忽然看到熟悉的邻居,便走上前去询问。
邻居听到赵梅的话,或许有些难为情,咧嘴大笑起来。
赵梅一边与他们交谈,一边在他们身旁找了个位置试着坐下,然后抬头望向舞台,觉得这个位置高度正合适,这才去安顿他们一家人。
接下来的时间,只需静静等待开场。
距离正式开演还有三五分钟时,报幕员便手持话筒向大家介绍当晚的剧目。
倘若这出戏是一出传统老戏,台下的戏迷们听到报幕员的介绍,便会喜笑颜开。
此时,无论身旁坐着的人是否看过这出戏,他们都会自告奋勇地充当起解说员,向他人讲述这出戏的故事梗概,好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在向求知若渴的学子传授知识。
而他们的解说也仅限于戏还未正式开演之前。
若是中途有人再说话,要么是有新进来的人询问这是哪出戏,要么是被哭闹的小孩子打断。
新进来的人,若是没有听到报幕员的介绍,询问身旁的戏迷后,便能知晓剧目,然后全神贯注地观看。
然而对于哭闹的小孩子,戏迷们会配合孩子的家长,用手指着戏台说,看到戏台上那个大花脸了吗,谁要是不听话,他就会把谁带走,以此作为制服小孩子的法宝。
这就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法咒语,小孩子被大人这么一吓,还真的管用,立刻就停止了哭泣,仿若被施了魔法一般。
在科伟的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对舞台上那些画着大花脸的演员心怀畏惧。
其实,他们这些小孩子又有几个是真正为了看戏呢,不过是借着看戏的名义,向大人们索要汽水、瓜子、糖果之类的东西。
一边吃着、玩着、闹着,没多久,科伟便趴在母亲的肩膀上睡着了。
母亲因为受不了胳膊被压着的酸痛,便更换另一只胳膊。
在这胳膊交接的动静中,科伟偶尔会醒来,但很快又会再次入睡。
直到戏曲真正结束后,才会被母亲摇醒,然后拖着仿佛不是自己的腿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