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小宋慎,仗着宋濂狐假虎威,行了几分莫须有的官威,连我这个宣国公,左相国都不放在眼里了?”
李善长自然不愿见小辈骑在头上,反驳道:
“子畏所言差矣,这夏伯启好歹也是江淮地区的名儒,与叶仲良齐名,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如将这夏伯启排入隐士录中,天下读书人定然知陛下仁慈宽恕之心。”
李善长想着将夏伯启排入隐士录,这不就等于变相放过了。
“这李百室太爱钻牛角尖,与小辈争论本就有失长者尊相,竟然到现在连陛下的心思还没摸透?”
刘伯温叹息。
陛下若是真想原谅夏伯启,早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何为仁慈?何为宽恕?皇威被犯,岂能以小心迎大意?”
“我宋慎计三提出的隐士录,只录入宁海叶仲良先生这种有功有德之人,夏伯启算什么东西,配进隐士录?”
要知道,叶兑叶仲良曾献布衣于元璋,又留下“一纲三目而定天下”方略。
虽然叶兑辞官归乡,但是朱元璋每每回想起叶仲良,也是时常对刘伯温,朱升等一干谋主称赞叶兑智广。
“善长,你先退下。”
朱元璋摆摆手。
李善长知道自己失算了,心里虽然不得劲,但是也只能老老实实归列。
“宋慎三计,朕甚是欣慰,不如就用宋慎计,诸位爱卿可否?”
这时太子朱标带头表示赞同,紧接着台下一批文武官吏附和声此起彼伏。
“宋慎,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朱元璋笑道。
“微臣无言矣。”
“朕决计绑那夏启伯来应天府,等那夏伯启抵达宫殿,朕想见识见识这断指明志的儒生究竟有多倔,此事交予子畏去做,可否?”
“我宋慎一身铁骨,忠君爱国,夏伯启一来应天,我必让那腐儒知晓我大明开国陛下之仁德,让天下读书人侧目!”
宋慎归列后,众官在下方小声议论。
宋濂目视孙子无事,略显佝偻的身体晃了一下,腿脚险些站不住了。
“子畏,可真吓煞爷爷了。”
宋濂心想等郊祀结束,定然要回宋府狠狠训斥一顿宋慎。
作为宋家独苗。
宋慎若是作死被砍了,他宋家日后可就惨了。
之后的宴会,宋慎也没有参加,就被宋濂拉回了宋府。
然后宋慎悲催地发现,他爹宋瓒在得到宋濂“嘱咐”之后,以家法小鞭狠狠地“伺候”了一顿宋慎。
那一天的宋府,上空尽是哀嚎之音,惨不忍睹矣~~
翌日,即正月初五日,朱元璋颁即位诏书于天下。
又追封皇伯考以下皆为王。
一切称帝后续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而朱元璋也依宋慎之计。
除颁即位诏书外,进而昭告天下,我辈当以天下为己任,处庙堂之高则忧于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心态去读书。
大明新朝选贤举能,不以身份贵贱论其才干,德行。
天下读书人震动。
随后朱元璋强行派人将夏伯启五花大绑,押解来京城,由他这个皇帝先见一面,之后由宋慎来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