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淡然一笑道:“恰恰相反。”
他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起自己的身世。
原来,燕青本名杨青,祖籍大名府,出身贫寒,其父虽然务农,但却家传一身好武艺,杨青便自幼跟父亲习武,父亲的愿望却是让他读书成材,考取进士、光宗耀祖。杨青也不负父望,刻苦攻读。家中虽然贫寒,父亲却在儿子读书上毫不吝啬,将积攒的钱都用来培养儿子,把杨青送到了镇上的私塾,与村中富绅之子同堂共读。巧的是,那富绅之子也叫杨青,他的父亲杨万财曾在京城为官,家境殷实。”
为了区别二人,私塾先生称大一点的富二代杨青为大杨青,称出身农家的杨青为小杨青。
这大杨青不爱学习,总是调皮捣蛋,经常逃学,与一帮泼皮到野外追鸡打狗。
因为大杨青家里有钱有势,这先生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杨青知道父亲的不易,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这一年乡试,小杨青一举中第,虽然大杨青没有考过小杨青,但因为他爹有钱,上下打点一番,竟然也弄了个秀才。
第二年,正值三年一次的科举取士。大杨春和小杨春都准备去参加科考。大杨青临行前,其父便带着银两去京城打点关系,大杨青到了京城后,就跟着父亲去结识朝中要人。可以说大杨青的老爹为儿子的仕途之路付出了不少本钱。
而小杨青孤单一人来到京城,找了一家简陋的驿站住下。然后就投入到紧张的考试“备战”之中。而大杨青除了跟着父亲去拜访官员,就是流连于青楼歌肆,全不把科举之事放在心上。他的心里想:只要有钱,只要有老子的关系,不愁考不取功名。
考试之日,两位杨青同场竞技。小杨青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文章锦绣,一气呵成;反观大杨青,面对考卷如同盲人摸象,只能胡乱拼凑,下笔错字连篇、不知所云,最终只得草草交卷。
等待放榜的日子里,小杨青因银两所剩无几,不敢久留,便踏上了归途。他心中充满希望,相信多年的努力定能换来金榜题名的荣耀,实现光宗耀祖的梦想。
而大杨青,则继续在京城的声色犬马中沉沦,享受着最后的狂欢。
终于,皇榜揭晓,小杨青不负众望,一举考中第十八名进士,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回了杨家桥,差官策马扬鞭,为杨家带来了这份迟来的喜讯。
提及这位传报喜讯的差官陶义,已经被大杨青花银子买通。
陶义也是官二代,靠父亲的后台当上了差官,他吃喝嫖赌、坑蒙拐骗,可谓五毒俱全。
就在不久前,于那烟花之地,结识了大杨青。
二人因为臭味相投,一见如故,大杨青出手大方,在青楼之中设下一堂花酒,请陶义同玩,找了数名头牌神女相陪,最后更是豪爽地结清了账单。
连续几次,这两人同嫖共饮,成了铁哥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