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皱起眉头,目光锐利地看着前方,缓缓说道:“思想还是控制在朝廷手中最好,下面的百姓和臣子们只需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即可。”他深知思想的力量,如果让其过于泛滥,将会难以掌控局面。他所期望的是大明能够长治久安,永远传承下去。因此,对于那些可能引发动乱的因素,必须坚决予以遏制。
朱标默默聆听着,心中暗自思忖。虽然他也认为思想繁荣并非坏事,但如今正处于战乱频繁的时代,稳定才是最为重要的。若因思想过多而导致无法有效管理,那将对国家造成严重影响。然而,他同样明白,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会使得朝堂失去民心,最终动摇政权根基。因此,目前这种状况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朱棣表情严肃,转头看向朱标,语气坚定地问道:“这件事,老大,你有何看法?”朱棣他其实和朱元璋有着相同的观点,不过他还是想要问一下。
朱高炽稍作思考后,平静地回答道:“爹,我认为维持现状是最佳选择。”他深知思想这件事情很不简单,一朝踏错就有轻则动荡不安,重则大明危矣。唯有保持现有秩序,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定与发展。
最重要的是,前面上千年思想发展他能够看出来越发禁锢,而且很清楚的明白,虽然这样他不知道有什么不对的,但是目前来说对于大明的稳定是最好的选择。
朱棣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索着。他深知思想的禁锢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但同时也明白,这种做法在当前的局势下或许是最稳妥的。他叹了口气,站起身来,缓缓地回到了宫中。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大清,康熙皇帝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炯炯地盯着下方的几位皇子。他威严地开口道:“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太子胤礽恭敬地站出来,拱手答道:“皇阿玛,儿臣认为,思想之事至关重要,维持现状乃是上策。毕竟我大清统治中原尚未满百年,如今外界仍有诸多不服之人。若此时放开思想束缚,恐将引发难以预料的动乱,危及我大清江山社稷。”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更明白维护统治的重要性。
但是各个朝代的百姓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对上面的那个时代并不感兴趣,毕竟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用处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概念,他们只希望能够有衣穿有饭吃,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然而,对于读书人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对那个时代读书人的待遇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毕竟,他们这些人一直以来都希望通过学习文才武艺,将自己的才能卖予帝王之家,以期得到皇帝或君王的重用。但如今的时代却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因此他们心中充满了羡慕之情。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讲完了这节课的内容,现在还有五分钟的时间,上节课我留下的问题,谁有答案了?能不能说一下?”悠然看了看时间,发现正好可以用来解答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
(上节课的问题“依据所学内容以及《尚书·无逸》记载,祖甲之后的商王多很腐朽,他们“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祖甲以后的商代君王大多变得十分腐朽,他们“生来贪图安逸享乐,全然不知耕种庄稼的艰辛,对百姓的劳苦充耳不闻,一心只追求纵情玩乐”)。那么通过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导致商朝走向衰败灭亡的缘由究竟为何?”)
“好,你来回答。”悠然随手指了一个举手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