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力高兴的说道,“正是!”
一番解释,所有人现在都知道了,对面这个部族也是在逃亡。大山以北,乌孙和匈奴正在大战,他们是解忧部的族人,为了躲避战祸,就从北地进了这座大山!
解忧部,其实是一个古老的部落,他们是两百年前大汉解忧公主随从组成的部落,他们一直有人学习汉语,也一直坚持着汉字的传承。
这个部落,半游牧,半耕种,有三千族人,可这一次他们被匈奴人的军队冲散了,进入这片山区的只有不到四十人。
男子汉语名字叫“刘行”,女子的汉语名字叫“刘玉”,他们整个部族的祖先,以前都是解忧公主的随从,解忧公主在进入乌孙领地时,赏赐所有随从刘姓。自从那以后,所有这个部族出生的孩子,全部都姓“刘”。
刘玉叹息道,“解忧公主已经离开了一百五十年,再没有大汉的公主来到草原,解忧部已经十代人过去,懂汉字的族人越来越少,只有向我这样少数的几个女史官还会写和说汉字。再这样下去两代人,解忧部就会全部胡化了!”
袁华知道,这就是自然,一个帝国如果它的力量不能抵达所在的区域,那么他的文化也同样无法抵达!
换句话说,语言服从于强者!
这群人有四十一人,男人十一个,女人二十四人,其中居然有六个女娃娃,是真的女娃娃,只有四到六岁。
原来,她们是整个部族的女官部,她们负责记录整个部族的历史,分辨节气,指导耕种和保留汉字的传承,这是解忧公主的安排,她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文字,没有历史,不知道祖先来处的部族,就是野蛮人!”
这句话,被翻译给了老阿拉什和古尔丽,老头点了点头,大月氏的南部贵族已经开始创造文字,他们已经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古尔丽却问袁华,“能不能教我和古塔,我们也想写字!”,她不想成为野蛮人,更不想自己的弟弟是一个野蛮人。
袁华点了点头,对面不坐着一群老师?她们就是专门负责教学的!
那十一个男人则围着崔力和古塔,他们在看重弩的射击,看见重弩的穿透力,他们都很兴奋,都要来试一试。
那个女官,看到这一切,不由得感慨,“五十年前,我们还能制造重弩,但现在我们已经遗忘,已经变得和胡人一样,只会制造弓箭了。”
说完,她向着袁华行跪拜礼,把袁华吓了一跳,连忙扶起,问道,“为何行此大礼?”
女人说道,“请教我们弩造”。
叫过崔力,他拍着胸口说,“我给你们造弩,你们在旁边学。”
女人翻译崔力的话,十一个男子大声叫“好!”
这个时代,游牧民没有明确的分工,除非是拥有极大人口的部落,例如匈奴王庭。
否则,低下的劳动生产力,根本不可能让一批人完全脱离粮食生产,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
像大汉这样,能够养活数十万匠人的文明,这在游牧文明里,不可能存在。
所以,这群男人其实都会一点木工,但却又都不精通,这就是,样样会,样样稀疏!
这群人带着粮食和五十匹战马,但他们的粮食也不太多了,于是两拨人聚在一起,将粮食仔细分配,细致到以后每一天的粮食用量。
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女人在这片山区采摘蘑菇和野菜,而男人们则在四周的山地里寻找猎物。
袁华则拉着崔力和古塔,在一边捣鼓起了另一样东西,捕鱼篓子!
袁华前面就已经看过了,溪流里面有鱼,很多,但都不太大,大约只有一个巴掌长,可只要是蛋白质,他们就需要!
捕鱼篓,是用细藤条围出来的,开口大,腰部细小,后面的篓子又很大。
他们试着做了两个,袁华将马匹的内脏切碎,扔进去篓子,再把它用麻绳绑上,扔进了溪水里。
古塔很心急,不时的问他,“要不要去看看篓子?”
袁华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说道,“猎人,要有耐心,明天清早我们再去看。”
傍晚时分,为了避开视线,人们在这片山林的深处,搭建起了很多茅草屋,这些茅草屋围成了一个圈,中间是几个小火堆,而火堆的高处也覆盖了一层茅草顶棚。
远远看过来,树林本身会遮挡很大一部分视线,然后草屋会遮挡住火光,而顶棚让火光不会照亮高处的树木。
乌孙部的战士和老阿拉什,都在林外仔细观察过,确实看不出什么问题,才放心的回去。
今夜,他们排出顺序,每天夜里都有两个男人值班,值班的人第二天中午之前,不需要劳动。
而崔力则继续在制作弓身和弩机,他带着古塔和两个乌孙部族的男人,在火堆旁一直忙到夜深,月亮升上穹顶,才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