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父皇,刘先生已经为儿臣拟定好了章程,父皇要不要过目?”
“你办事咱放心,过几日就推行下去吧。”
“这么快?”
朱标惊愕道:“父皇,新科举事关天下士子的利益,会不会太仓促了?”
“你怕了?”
朱标摇摇头道:“儿臣倒不是害怕,只是有些担心,若是突兀的推行新科举,势必会引起满朝文官拼死谏言。”
“届时,为了新科举成功施展,必定会血流成河啊。”
听完,朱元璋也有些犯愁。
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洪武年间的文官,可不是明末那般懦弱。
开国之臣,岂有孬种?
在这些文臣眼中,儒学是至高无上的。
眼看新科举要把八股改掉,并且把士农工商的阶级扯平,这无疑是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为了信仰也好,为了利益也好。
满朝文臣必定会团结一心,强行推展开来,恐怕剩不下来几个人了。
明末的史记上可是记载了,有个叫方孝孺的家伙,宁肯被朱棣诛了十族!
他朱元璋不怕杀人,为了大明江山,便是血流成河又如何?
但是,他现在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大明这片土地,他要稳住国内,徐徐谋图天下!
一旦举起屠刀,大明将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毕竟这些人还有门生,总不能全都灭了吧?
这么一来,时间可就全耽误了。
一旁四位皇子听得战战兢兢。
朱元璋问道:“标儿可有对策?”
“儿臣以为,此事应该先和恩师宋濂商议一下,他是天下文生之首,如果能将恩师说服,或许就会轻松许多。”
“宋濂就算了吧,这老家伙脑袋迂腐的很。”
朱标也知道这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只好道:“那就只有最后一个办法,那就是请刘先生出面。”
刘先生么?
朱元璋想了想还是摇摇头道:“先生的确有治国大才,也有着出神入化的手段,可是.....”
“这群老儒生连死都不怕,先生又有什么办法?”
这倒是个事实,朱标沉默了。
那些文官,尤其是翰林院的那些大儒,一个个年迈迂腐。
要是真的因为维护儒学而死,在他们看来不光不可怕,还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
恐怕做梦都能笑醒。
“这也怪咱,当初就不该把他们的地位,抬这么高啊。”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算了,实在不行,就全都砍了,咱还就不信,他们脑袋,比咱的刀还硬!”
原本以为有了治国之法,就能万事大吉。
可没想到真要实施的时候,棘手的事又更加麻烦。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做好了血洗儒生的打算。
明末那无人可用,百官懦弱的模样,已经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况且,如今朱元璋还有更远大的志向,如果不能将大明内部整合利索,那还谈什么天下一统。
这点事要是办不好,岂不是让刘璟笑话。
“先不说这个,咱找你们来,是有另外的大事,吩咐你们去做。”朱元璋道。
还有什么事比新科举重要?
五位皇子满头问号。
“你们知道咱大明最后怎么亡的吗?”
这个问题令五位皇子面面相觑,这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