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两年过去,吕香儿14岁,个子不断蹭蹭往上长,已是一个窈窕少女。谢一安已经长成一个18岁的小伙子,白净皮肤,高挑身材,国字脸型,剑眉大眼。
虽然省城星都的姚娜夫人给谢一安找到一份暑期、寒假工,但谢一安谢绝了姚娜夫人的好意,以父亲身体不好为由,放假一结束,就匆忙地回到芦安镇。芦安镇有他日思夜想的姑娘。
每年的寒暑假,谢一安仍然会与吕香儿继续做生意,所赚的一半利润给姚太太,另一半仍然给谢一安做学费。
姚太太手上有了厨艺干将,时不时会在老宅大宴宾客,吕香儿在反复的实践中,业务麻将不仅炉火纯青,她的厨艺已在芦安镇中美名远扬。
两年时间,姚太太与杜太太合开的绣庄生意越来越红火,众人皆知,姚太太手下的丑丫头,对绣品颇有研究。
三月,连绵的梅雨季节,连空气都是潮湿地,就在这如牛毛、似细丝的春雨中,芦安镇的又一个社日来临。
阳历三月,也是农历二月的社日,是芦安镇特有的民风民俗。
依照芦安镇社日的老习俗,将空旷地,做为社日的聚集地。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民们、商人们聚集在一起,早几天就已划地为圈,占好地盘。前来卖货、前来购物、前来玩耍的人称之为“赶社”,即使芦安镇有门店的老板也会参加到“赶社”这一活动中来。
今年不同于往年,姚太太决定放手,让柳妈协助,以吕香儿为主,让吕香儿学着去囤积社货。吕香儿能够做主学做囤社货,她自然开心。因往年有跟着姚太太去看货、识货、订货的经验,自然,她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可怜楚楚之态,成功地以低价将社货囤好,存于东厢房的空房处。
社日头天晚上,哑巴夫妻与柳妈借用一辆板车,他们已经将囤积在宅子里的所有铁制农产品、竹编器具装好,哑巴躬身往前拉,桶子与柳妈在后弯腰往前推,三人合作,将一车货物推到空旷地。那晚,空旷地已是热闹非凡,许多生意人已经将货物拉至广场摆放好,只等第二天的嗓子一扯,宏亮的吆喝声就会带来大把大把的票子。
为了在社日这天赚得盆满钵满,老宅的人各自忙碌着。同样,姚太太为了“杜姚绣庄”,不仅身体力行,更是绞尽脑汗。
因为今年的绣庄开展了新业务,为了赚取社日前后一段时间的人流量,她听取吕香儿建议,打广告。
“酒香真怕巷子深”,广告地张贴,挺有效果,强烈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广告上写道:“杜姚绣庄,既有你瞠目结舌、贵得离谱的名绣,也有白菜价格、令你称心如意的美绣。星都最大绣庄锦绣!来吧!即使饱饱眼福,也不枉此行!”然后,广告处标好地址及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