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略显简陋的营帐之中,李善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朱元璋则于一旁耐心倾听,不时微微点头。营帐内,光线略显昏暗,几盏油灯摇曳不定,映照着李善长那张充满自信与期待的脸庞,以及朱元璋专注而深沉的面容。李善长所言,句句在理,令朱元璋不禁对眼前之人刮目相看。“先生果然大才,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心悦诚服。”朱元璋由衷地赞叹道,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带着一丝钦佩。
李善长闻言,脸上亦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此次前来,本就精心准备了许久,目的便是要以自己的才华与见识,打动眼前这位颇具潜力的首领。在他心中,早已将自己与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谋士相提并论,如汉高祖之萧何,刘备之诸葛亮,苻坚之王猛,刘裕之刘穆之……他渴望能在这乱世之中,辅佐明主,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此刻,见朱元璋对自己的言论颇为赞赏,他心中暗自欣喜,以为自己的计划已然成功了一半。营帐外,寒风呼啸而过,吹得营帐布猎猎作响,似是这乱世的喧嚣,隐隐透入帐内,却丝毫未能影响李善长此刻的心境。
正在李善长心中暗自得意之时,朱元璋却突然笑道:“数月之前,便有人对咱提及,要咱效仿汉高祖,成就一番大业。如今先生前来,可算是第二位有此见解之人了。”
“什么?”李善长闻听此言,顿时大惊失色。他心中满是疑惑与不解,几个月前,朱元璋不是还被困于濠州,举步维艰吗?那时怎会有人对他说出如此话语?究竟是何人,竟抢在了自己的前面?李善长的心中瞬间被无数个问号所填满。他下意识地望向营帐外,只见远处的山峦在阴霾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冷峻,仿佛也在隐藏着什么秘密。
每逢乱世,总有众多文人墨客投身于义军之中,他们皆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便是辅佐明主,夺取天下,成就不朽之功业,留名青史。李善长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对法家之学颇有研究,自认为才学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饱学之士。奈何元廷昏庸,不重用汉人,致使他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只能郁郁不得志地在世间徘徊。眼瞧着红巾军起义席卷天下,各地战火纷飞,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便动了投靠明主之心。说来也巧,他从一位做粮食生意的亲戚口中,听闻了濠州城朱公子的大名。据说此人颇具英雄气概,杀伐果断,在当地威望颇高。李善长经过一番仔细打听与观察,认定朱元璋前途不可限量,这才毅然决定前来投奔。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有人比他更早地向朱元璋进言,难道这世间真有比自己眼光更为独到之人?此时,营帐内的气氛似乎因他的惊愕而变得凝重起来,那几盏油灯的火苗也跳动得更为剧烈。
“李先生让咱效仿汉高祖,如此说来,先生可堪称咱的萧何啊!”朱元璋看着李善长,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然而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深邃,仿佛在洞察着李善长的内心。
李善长闻言,慌忙躬身行礼,谦逊道:“不敢当,承蒙主公夸奖。在下愿效犬马之劳,追随左右。”他的身影在营帐内略显局促,那恭敬的姿态与之前的自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好!先生可比萧何,咱身边又有一位张良……如今只缺一位勇冠三军的韩信,这天下,迟早便是咱的了!”朱元璋开怀大笑,笑声中充满了自信与豪迈,震得营帐的支架似乎都微微颤动,那笑声仿佛要冲破这小小的营帐,传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宣告他的雄心壮志。
李善长听闻朱元璋此言,心中却五味杂陈。他心中暗自思忖,这朱元璋口中的张良究竟是何人?为何自己从未听闻过?他真想立刻见到此人,好好打量一番,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得朱元璋如此倚重。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却又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眼睛。
李善长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然因元廷科举制度时断时续,且汉人在科举之途多受限制,他虽才学满腹,却始终未能寻得合适的晋升门路,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在四书五经上的深入钻研,转而研习法家学说,以求另辟蹊径。也正因如此,他虽未在传统儒学经典上取得极高造诣,但却在法家之学上颇有心得,也算是因祸得福。回想起往昔的求学经历,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涩,那是对元廷统治的不满与无奈。
成年之后,李善长凭借自身才华,谋得了一份书吏的差事。在衙门任职期间,他得以接触到各种政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理事务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升。他心思缜密,处事果断,无论是文案处理,还是人际关系协调,皆能应对自如,久而久之,便成为了衙门中众人皆知的干吏。衙门中的景象在他脑海中浮现,那忙碌的身影,堆积如山的文案,以及与同僚们的种种周旋,都成为了他成长的印记。
直至红巾军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战火蔓延至各地,李善长见局势动荡不安,深感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这才辞去官职,回到家中暂避祸端。家中的庭院此时在他的想象中显得格外宁静,然而这宁静却被外界的战火声所打破,那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在家中赋闲期间,他听闻了朱元璋的种种事迹。朱元璋在濠州一带声名远扬,其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聪明睿智的军事谋略以及礼贤下士的领袖风范,皆深深吸引了李善长。他经过深思熟虑,认定朱元璋乃当世豪杰,若能追随其左右,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山,投靠朱元璋。
李善长初到朱元璋麾下,便急于展现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渴望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与重用。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若想立足,必须尽快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他主动请缨,承担起整理驴牌寨情况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