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我是这样理解的,作者被通缉,孤身一人去往南方组织农民讲习所。他面临着事业的困境,生命的危机,对吧?当时社会一片黑暗,作者产生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甚至应该说是极度的苦恼,对吧?毕竟从15岁左右开始,他便离开家乡,为救国救民不断刻苦努力,为拯救民族披荆斩棘,十多年的付出,前途依然渺茫,让作者内心不禁产生伤感,对吧?”
李天仁不断用“对吧”的提问,来吸引同桌的注意力,吸引不了,起码能通过刺激同桌耳朵的听觉神经,间接地刺激同桌的脑神经回路。
反正就是要尽量把同桌从内在的伤心世界里拉出一点就是一点。这是太爷爷教自己的,针灸,最关键就是治疗患者的心。毕竟,除非是肉体上的伤病,其他所有疾病都是起于心病。
所以,李天仁想,自己现在做的就是要给同桌治心!
随着在不断提问的刺激下,他发现,纳丁戈迪默同学的眼神有了细微的反应。泪水依然在同桌黝黑的脸上流淌,但是速度已经有所减慢!
好现象!
“要不,我把我刚刚的作业读给你听,好吗?我听廖老师说,你所有科目的成绩都是满分,我想,你学得比我好多了。你能不能听一听我写的作业,帮我修改修改?——嗯,我开始了啊。”
同桌没有表情,眼神中并没有任何异样或者排斥拒绝的情态。于是,李天仁开始读起自己刚写的故事。
但他想想试探一下:
“1925年深秋,因为从事革命运动而被通缉,他离开了故乡。——”
读到第一段,李天仁看向同桌。同桌还是流泪,但没异常。
于是,李天仁又重复一遍,边读边看同桌:
“1925年深秋,因为从事革命运动而被通缉,他离开了故乡。——”
当确定同桌没有排斥,便不紧不慢地读下去。
“……这一天,他回到了见证他成长的常沙,回到了母校……他回想起跟自己一起的——意气风发的书生,热情奔放的同学,干劲十足的少年!令他回想起跟自己一起革命的战友……我们多次一起到橘子洲游玩,无论炎夏还是寒冬,每次都会从橘子洲头下到江里游泳……”
李天仁一边读一边看向同桌。当他读到中间部分,他发现,同桌流泪的速度明显减慢,几近不流了!
厉害!
一定是伟人的伟大情怀,伟人的凌云壮志,伟人的精神力量把同桌给感动了!
李天仁兴奋起来,希望自己没有过度解读作品的力量。他的声音虽然还是很小,但却饱含感情!他自己也被感动,完全投入到作品的情景里。还没读完,同桌已经不流泪了,只是目无表情、一动不动的。
他赶紧拿出两张纸巾,想递给同桌,没有反应,但当他把纸巾塞在同桌左手掌心的时候,同桌的左手竟然没有退缩!
真好!
看来,自己读故事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殊不知,纳丁戈迪默同学倏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