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未曾兴起,数字时代还没到来的时候,一名歌手想要走红,一般就只有电视、电台和传统的报纸杂志这几个渠道。
同时这些媒体自身与唱片公司有着各种利益关系,渠道资源大部分被少数大公司把持着,掌握了这些渠道,也就等于在与歌手的关系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早年的华星便是个很好的例子,背靠TVB,有电视平台和爆火电视剧作为支撑,可以进行有效的推广。但他们在与歌手关系的处理还有营销手段的拉跨都让自身优势无法得到完全发挥,随着影视行业的没落,华星在音乐圈的影响也越来越弱。
那些成名歌手甚至都不等合同到期,有机会就跑。即便是新人,签约的年限也一年比一年短,都只把华星当作入圈的跳板,这全是华星长年累月骚操作造成的后果。
一般来说,新人入行的新手合同差不多等同于卖身契,年限长,收入低,专辑、通告、商演、广告等进账,歌手往往只能分到10%以下,有的可能只有5%,黑心的甚至不给分成只发固定工资,把人当牛马使。
在80年代,让当红歌手拿死工资,没有绩效奖金的事唱片公司可是干过的。
林楷文的目的不是赚钱,他只是要借华星的渠道发行专辑,打响自己的名号,所以对收益这块选择了让步,换取华星最大限度的支持。
林楷文没有过多拉扯,直接抛出自己的底线:“词曲编曲,录音和后期,封面和形象设计全部交由我制作,如果赚钱了,只要利润的15%。当然,版权归我。”
正常情况下,能拿10%至20%是超级巨星才有的待遇。但就像林楷文所说,他对整张专辑大包大揽,除了词曲外还把制作人的事都干了。
制作人是一张专辑创作的核心人物,通常也会拿5%到10%左右的分成,这么一来华星没什么损失,还省了一大堆事。
“没问题!”
苏孝良答应得非常干脆,华星今年发片的歌手不多,除了梅艳芳和周海媚的专辑处于制作中,张国荣、郑秀雯等人的精选集也进入挑选阶段,只要梅周二人的专辑销量不好,就推出精选集来回回血。
此时的华星太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了,哪怕是新人。上辈子华星正是在《神雕侠侣》播出后签的古天落,为了借人气捞一波,他们连古天落那破锣嗓子都敢要。
至于版权,苏孝良心里不以为意,并不认为将来公司出精选集后林楷文能拿他们怎么样,他更在意眼下这张专辑。
“那么多歌,你要选哪些来唱?《神话情话》肯定要吧,《神雕侠侣》一经播出,主题曲肯定会得到传唱。”
林楷文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没立刻答应,而是略显扭捏的说:“啊,我同添哥说只唱国语版,粤语版他另外找人唱。”
苏孝良浑不在意的挥了挥手:“不用理他,全部都由你来唱。”
林楷文心底暗爽,默默说了句“添哥,对不起了”。
很快,他们就挑好了其余十一首歌曲。
《黄》,港岛回归在即,这首宣扬民族精神,激励人心的歌就非常应景。
《浮夸》,歌词要表达的内容和编曲在这个满是情情爱爱的流行乐坛让人耳目一新。
《倾城》,这首歌的第一版歌词是有某些隐射的,林楷文自然选用发行版歌词,展现一个凄美绝艳的音乐故事。
《弥敦道》,港岛著名地标,歌曲的旋律简单且舒适,虽然是首伤心的歌,却像一趟时光列车,让人沉浸其中。
剩下的歌分别是《白玫瑰》《年度之歌》《K歌之王》《明年今日》《富士山下》《人来人往》和《葡萄成熟时》,可以说首首经典。
90年代的乐坛还比较讲究,林楷文也不希望用些旋律上脑但没什么营养的口水歌来宣传,要不到以后就是妥妥的黑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