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空间的限制,他们就像睡着了,不会醒也不会死。李晓想了想她得赶紧出去找个地方把人丢了,他们也不知道晕倒后的事情,也说不出啥。至于他们半夜找上门的事情更不敢到处宣扬,除非他们想去劳改。别的先不管,先把这两个处理了。
李晓闪身出了空间,出门后看见胡同里三三两两的大娘大妈们在交头接耳,她也不管别人是不是在背后聊她什么,直奔城南一座大山。这山叫什么她也不知道就看见挺高的。李晓背着背篓手拿砍刀就像来砍柴的。
走进山林七弯八拐就来到一个斜坡上。仔细听听没有声音再左右看看确保安全,才走进低矮的灌木丛。借着遮挡放出两个人,让他们躺好。至于会不会冻死饿死李晓就不管了。能不能活看他们运气吧。拍拍手往回走,路上还不忘搞一背篓柴。
回到家,放下背篓去厨房烧了一锅水洗了个澡浑身轻松。煮了晚饭吃了早早上炕继续思考下乡的事。
今年才六九年,城里还得乱个七八年。乡下应该会清净点,到时候咱就低调地苟着,吃吃瓜、看看戏应该不错。毕竟年代文里知青院可是戏很多啊!
至于年代文里穿越者都参加高考,还不是清大就是京大。她就算了,不打算参加。上辈子为了考上大学可以说是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这辈子就算了。改革开放她就买一点房子出租或者等拆迁。反正她是烈士遗孤,有李爸爸牺牲的补偿款和每月补贴有钱买房子也不奇怪。
这几年她就先苟着,要是遇到看的顺眼的、三观合的来的、麻烦不多的就顺便谈个恋爱、结个婚也不错。一辈子那么长,单身还是太孤独了。前提是要遇见合适的。此时的她完全不知道,那个合适的"他"正在自己家帮她这个未来对象解决后患之忧呢。
至于海市那个韩家,既然李爸爸叫她避着她就先不想那么多,反正这几年没有介绍信出门都难。先把自己的力气和军体拳融合好,猥琐发育。以后有的是机会,当然要是敢惹到她眼前,就别怪她不客气了。
想清楚了困意也就来了,慢慢地睡沉了。还打起了小呼噜,这段时间确实是给沈家搞累了。一觉睡到七点多,李晓感觉精神奕奕浑身轻松。吃个早饭背起军绿色斜挎包李晓就出门了。
第一站她来到了知青办。走进去就看见一条长条桌子一个中年女人在登记,对面站着的应该是一对母女,那个女孩子应该不是自愿下乡的眼眶里眼泪在打转。
登记的女人看见她进来就抬头问:“小同志,请问有什么事吗?”
李晓礼貌地微笑回答:“同志你好!我是来报名下乡的,不过没关系,我可以等一下。”
登记人员明显愣了一下,不过马上反应过来露出笑容亲切地说:“小同志觉悟就是高啊!主动报名下乡,不像有些人不自觉要人三催四请,稍微等一下哈,这边马上好。”说着还看了一眼那母女。
李晓笑笑不说话,她可不想成为别人的枪。那边继续给那女孩登记,登记好了就开始交代那女孩:“你这次运气好,去的是江浙那边,是南方不冷不热还是鱼米之乡。五天后出发,这是知青证和补贴拿好。有六十块钱和一些票。到时候拿知青证去火车站拿火车票。”说完把钱票直接塞给女孩而不是她母亲,看来这大姐还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
看两母女拿着东西正准备走大姐又不放心地交代一句:“做家长的不要克扣孩子的补贴,该置办的行李也不能少,孩子下乡不容易,否则我们知青办也不会袖手旁观的。”李晓听了也是一暖,更别说那个女孩了,她深深地向这位登记大姐鞠了一躬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