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洪亮的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
刚开始,三人的生意摊颇为冷清,偶尔有几个行人驻足,也只是匆匆看上几眼便离开。
三人并未轻易气馁,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陆续有人认出了他们三个童生,随着第一单生意的开张,他们的摊子渐渐热闹起来。
“嗯,这字真不错,看着比王童生,李童生的字整齐多了。"有人说道。
“是啊,是啊,这价格也很便宜,我家要买三副对联,两张门神。"
镇上的居民,先是慢慢认出三人就是私塾借读的童生,后来听闻这里的对联和门神质量不错,价格实惠,字又漂亮工整,纷纷前来购买。
而后几天,竟有消息传到了周边的乡村,不少村民也特意赶来。
三人摊子的生意一下子爆火起来,张伟和付同程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卖字画,一边收钱。
李二则继续发挥他的口才优势,热情地介绍着商品。
生意越来越好,到后来,甚至有不少人专门慕名而来看三人的字。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三人每天忙到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于是他们不得不提高了价格,对联涨到了八文,门神涨到了十二文。即便如此,人们购买的热情依然不减。
腊月二十二后,他们的生意达到了巅峰。
三人忙得不可开交,从早到晚,几乎没有片刻停歇。
然而,当他们二十五收摊后盘点账目时,却发现尽管卖出了七百副对联和近六百副门神,可扣除成本,总共只赚了不到十两银子。
除开其他成本,平均下来,一人才挣三两。
这累得半死不活的付出,与预期的收益相差甚远,三人做生意的热情一下子泄了下来。
李二摊倒说道:“怎么回事,每天看起来生意这么好,怎么才挣这么点。“
付同程说:“这么点,三两银子你上那里挣去,不过真的是太累了。“
张伟说:“今天下午再次涨价后咱们的价格就和富文书局差不多了,咱们的对联和门神能和富文书局的比吗?”
"你们看下午涨价后人就少了很多,看样子是涨不动了,我看咱们的对联和生意也做的差不多了,今年就这样收手吧。“
付同程李二两人都点头认可。
再涨价是涨不动了,正好,上批买的红纸张也用的差不多了。
书局的原材料却又要涨价了,三人于是合计干脆不干了,正好回家过年。
于是腊月二十六,年关将近,三人停止了卖对联,门神的生意,更放弃了下乡售卖的想法。
他们带着剩下的一些纸张,各自回村。
张伟回到村里,本想好好休息一番,却没想到同村的人听闻他卖对联归来,纷纷上门求购。
张伟念及乡邻之情,以半人情、半低价的方式又卖出了一些。
在这次卖春联的经历结束后,张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没有童生大规模地做春联生意,镇上的几个秀才更没有一个碰这行。
原来,这看似红火的买卖,实则收益不高。
他不禁感叹:“挣钱,真难啊!”,
看样子想要挣钱不能靠这些低门槛的小打小闹。
想着张伟又打开自己写话本的册子,想着是时候去一趟县城书局试试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