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缘长叹一声,接着说道:“这二人都在京师之外,各自负责一个撤退站点,其中林六最远,已经到了河间府。老衲连忙调集人手,补充位置,还没安顿好,就听见闯军已经到了居庸关,连忙往回赶,没想到闯军来得如此之快,老衲终是没在闯军围城之前回到京师。直到昨日破城,这才进了城。终是万幸,陛下无恙,不然我保龙一族难免遗恨终生。”
原来如此,这明末乱世可真不是盖的,鞑子入关跟进自己家门一样随便,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瘟疫也是隔三差五就要闹腾一阵,加上什么流寇,强盗,有点资财的土财主也过得朝不保夕。可惜了朱棣和姚广孝搞出的这么个保龙一族,真到要用之时,却因为主事者被关在城外以致群龙无首,失去了作用。
可谁又能想到闯军来得如此之快呢。崇祯十七年二月初李自成才过黄河,初八攻克太原,山西巡抚蔡懋德自缢殉国,接着一路攻击前进,到了二十二日,攻克宁武关,崇祯手上的王牌猛将周遇吉战死。就在这天,三百里外的大同,镇朔将军、大同总兵姜瓖杀代王投闯,从此明末九边重镇一路投降。转眼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就到了居庸关。
而被崇祯寄予厚望,加封了定西伯,领了崇祯四十两银子赏钱的唐通,在居庸关没守到一天就被监军太监杜之秩给卖了,唐通前脚出门迎敌,杜之秩后脚开门迎闯。遭遇背刺的唐通只好和杜之秩一起投了李自成。闯军转眼十六日过昌平,十八日就进了外城。
从二月初八到三月十八。闯军只用了四十天就在明朝边防重镇攻击前进了八百公里,中间还修整了八天,算下来,平均一天的二十五公里左右,相当于现代大型城市这头走到那头,而且那可是明代山区中的四十里,路窄坡陡,每日还得安营扎寨,烧火做饭,李自成还带着辎重老营。就算是众多边军投降,这速度也可称得上迅疾如风了。
此刻王承恩却没有杨毅那么多的感慨,他担心的是崇祯的安危,如果这时候被闯军抓住,那还不如吊死在煤山上呢。还是不放心的问道:“师傅,此地可还安全?”
汇缘一听王承恩这么问,回道:“安全倒是无虞,此处通道是南房里面的一组立柜,与老衲卧室暗门相连。周围几户也都是寺院的房产。这些年我见形势危急,已调派族中几户知根知底的人家居于四周院落,他们彼此并不知情。陛下隐居在此,自然万无一失。”
这一点杨毅心里倒是非常认同,他昨天一来就看见这个院子的巧妙之处,外面大街小巷都是看不到这个院子的。如果入口在拈花寺主持的房间里,那就更是设计巧妙了。寺庙人来人往,平日里香客络绎不绝,混进几个人那是轻而易举,拈花寺主持的房间那必须是僻静的所在,更何况这寺庙的主持还是整个项目的一号人物呢。只是不知这保龙一族实力如何,可有逆风翻盘的实力。
王承恩在二人进来之前,已经给汇缘讲过他主仆二人死里逃生的经历。汇缘大概知道杨毅自称神仙,看此人衣着相貌,倒也不是寻常人物,可这皇家最后的保命手段,能否坦诚相告,也得看崇祯的意思,当下看着崇祯。
崇祯也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底牌,不可轻易示人。可他本就是个轻信的人,要不怎么那些臣子一忽悠一个准。这杨毅看起来好像有点能耐的样子,而且也是因他自己才捡了一条命,定不是来害自己的,此时只有自己和王承恩主仆二人,那就必须能拉一个算一个了,想到此处,也就不再藏着掖着,对汇缘道:“杨先生是朕的救命恩人,师傅但说无妨。”
得到崇祯的首肯,汇缘也就不再迟疑,说道:“成祖爷和荣国公建立咱们保龙一族,目的只为国破之时能够保存天家血脉,勿使祖宗断了香火血食。是以保龙一族仅作为陛下撤离京师之用,以保密潜伏为要,平日隐匿于世,是以一切从简,老衲作为首领,代号林一,属下林二至林九,此八人互不相识,平日里亦无需联络,仅做好本职,每年到老衲这里报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