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平的廉政新政推行初期,并非一帆风顺。
“高主任,这监督委员会,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枫林村村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磕着旱烟,满脸疑惑地问。
高良平耐心地解释:“大爷,这监督委员会啊,就是咱们村民自己的‘眼睛’,专门监督村里的扶贫款怎么花的,项目做得咋样。要是发现啥问题,可以直接提出来,也可以向上面反映。”
“那要是村干部不听咋办?”另一个村民插嘴道。
高良平语气坚定:“放心,有市纪委和书记撑腰,谁也不敢乱来!这可是新政策,谁敢违反,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类似的疑问,在各个乡村不断上演。高良平不厌其烦地解释,一遍又一遍,直到村民们理解并接受。
与此同时,一些乡村干部也开始表达不满。
“高主任,这扶贫款的使用,一直都是我们村委会负责的,现在弄个监督委员会,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一位村支书语气阴阳怪气地说。
高良平毫不客气地反驳:“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新政策就是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你要是心里没鬼,怕什么监督?”
村支书脸色一变,还想说什么,却被高良平凌厉的眼神逼了回去。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阻力,还有一些暗地里的较劲。
“高主任,这监督委员会的成员,是不是得‘懂事’一点啊?”一位乡长笑眯眯地对高良平说,言语中带着明显的暗示。
高良平脸色一沉:“懂事?什么意思?你是想让我安排自己人进去?我告诉你,这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必须由村民自己选举产生,谁也不能干预!”
乡长脸上的笑容僵住了,讪讪地离开了。
尽管困难重重,但高良平的努力并没有白费。随着村民监督委员会逐步建立,一些乡村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扶贫项目的推进更加规范,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村民参与监督的热情高涨,主动对一些小型项目提出合理建议,并监督实施。
“高主任,你看,咱们村的灌溉渠修好了,多亏了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质量比以前好多了!”一位村民兴奋地对高良平说。
高良平看着清澈的渠水,欣慰地笑了。
“高主任,我们发现村里的小学教室漏雨,向监督委员会反映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另一位村民也激动地说。
高良平知道,这只是开始。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改变乡村的现状,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他定期巡查各个乡村,及时解决制度推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个别干部的抵触情绪,村民对监督流程不熟悉等等,保障新机制顺利运行。他仿佛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奔波在乡村的田野上,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廉洁的种子。
“佩兰书记,”一天晚上,高良平疲惫地拨通了楚佩兰的电话,“新机制的推行,比我想象中还要艰难。”
电话那头传来楚佩兰关切的声音:“良平,我知道你辛苦了。但你做的很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克服困难。”
高良平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我会的!为了乡村的未来,我绝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