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张大力,他和其他三名同班除了会造火炮之外还是铁匠,此时受环境所限只能先让他们干起老本行。
刘少康听完也很无奈,飞鲨帮现在几乎所有的物资都需购买,尤其是铜铁这种战略物资,出产地不多,产量和自家运输也跟不上,所以这种大规模锻造兵器消耗极大,况且需要铁料的不光是打造刺刀。
“现在刺刀数量已经打造了一千把,足够用了,等打造完手上的铁料就歇息一阵,等下一批铁料到了再说。”
刘少康和张大力聊了一阵,又来到另一处作坊,帮里的老铁匠陈安带着两个学徒正在制作手雷手雷是那种古老的球形带引信的手雷,虽然这东西还比较原始,可在战场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件利器。
本来还想制作开花弹的,可根据原身的记忆和现在的实验此时的开花弹还非常不稳定。
主要问题出在引信上,目前有两种,一种是西方的原始的火药引信,其实就是大号手雷,发射前先点燃引信扔进炮膛,而且引信不能引燃膛内火药,否则就悲剧了。还有弹体因为是空心,结构不强,无法承受高膛压,只能用臼炮或者低膛压的火炮发射。另外一种是大明的螺旋木制引信,引信埋在螺旋木纹里,虽然领先世界,可因为弹体还是直接接触火药,安全性没有太大改善,同样只能适用小口径火炮,也就意味着爆炸威力不大,和手雷差不太多。
解决这一问题大概是在百年以后,其实结构并不复杂,首先给炮弹加一个圆形木托,木托与炮弹固定,引信为锥形木管构造,两头封堵,里面埋有药捻,木管还有刻度,根据距离在需要的刻度上打出小孔。发射药燃烧后火焰透过炮膛边缘引燃木管头部引信,然后沿着火捻燃烧,抵达刻度小孔处再引燃开花弹内的火药爆炸。值得一提是炮弹铁皮不能太厚,太厚了威力就不大,总之,不过这一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繁琐的实验才能成功。
所以,目前还是实心弹、霰弹的天下。新式开花弹只能等以后有了稳定根据地和足够的人手财力才能实验。不过,也不是没有替代品。
这不,他又来到远处一座作坊,老远就能看到有人在放烟花。
不错,就是烟花,那种声音让人很熟悉。
“啾……砰!”
窜天猴,华夏一种传承悠久的烟花,不过刘少康命人研究的是大号的。
在嘉靖年间,明朝军队准备了一种密集火箭,可以一次发射数百支打击敌人,因为其声音被俗称“一窝蜂”,后来这种装备被传到南亚印度人手里,他们通过改良的一窝蜂火箭炮给英国侵略者造成很大损失,战后英国人将印度人的火箭炮改良成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火箭炮,因为发明者叫康格里夫,所以这种火箭炮也叫康格里夫火箭炮。
英国军队就擅长使用火箭炮,海战陆战都有它的身影,据说有一次海战他们足足消耗了两万五千枚。另外在鸦片战争时期大量使用这种火箭炮,给当时清军很大的杀伤。比如在八里桥这场关键战役中,英国军队发射了数百枚,造成僧格林沁的骑兵损失惨重,并导致阵型大乱,最终差点全军覆没。
这种火箭炮在清朝洋务运动中进行了大量仿制,被称为飞火铜枪。
刘少康因为手上缺少陆战用火炮,而且没有时间进行铸造,最后想到了康格里夫火箭炮。
它携带轻便,发射简单,制作也不难,海陆通用,算是一种不错的利器。
原理很简单,就是放大版的窜天猴。
刘少康命人制作的是最终版的飞火铜枪,用铁皮和铜皮做药筒,尾端安装三块螺旋木板,发射后可以使火箭炮身旋转,增加了稳定性,就像膛线发射出去的子弹和炮弹一样,准确度大大加强。
制作飞火铜枪的正是刘少康从南洋招募的会制作烟花的师傅,足足有十名,他们在五名铁匠的配合下进行研制。
好在刘少康前世在论坛里见过这种火箭炮的外形和构造,工匠们经过几次的实验最终仿制成功,说实话,这种大号窜头猴根本难不倒华夏的工匠。
不过因为材料不足只能制作小型火箭炮,射程勉强能达到一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