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太极宫中,
刚从泾州前线返回的李世民正在接受加封诏书,皇帝册封他为秦王,加雍州牧,仍兼尚书令、左武侯大将军、西讨元帅。
他的兄长李建成则被正式册封为大唐太子,四弟元吉被封为齐王、加镇北将军、并州总管、总领十五州诸军事。
这一天,皇帝还同时册封了宗室黄瓜公李白驹等九人为郡王。
册封仪式结束后,李世民回到自己居住的西宫承乾殿。
妻子长孙氏上前迎接,
“二郎,妾有孕了。”
听到这个突然的消息,李世民愣住,脚步停下,好一会才终于回过神来,欣喜不已道:“你怎么不早点写信告诉我。”
“殿下在前线领兵,妾不敢分殿下心,”
李世民上前去摸妻子的肚子,长孙氏赶紧推开,“才两个月呢,离显怀还早。”
“哈哈哈,那我也要摸摸我儿子。”
“你怎么知道就是儿子。”
“头一个,肯定是儿子。”
李世民今年才刚过二十岁,妻子也才十七,但其实两个结婚都四年多了,观音婢十三岁就嫁给了李世民,只不过结婚时较年轻,便没那么早圆房,去年带兵攻入关中后,李世民把妻子接来长安,才正式圆房。
“殿下,房记室求见。”内侍张阿难进来禀报。
李世民叹道:“这个玄龄啊,是一点空闲也不给我啊。”
“房记室好像有很要紧的急事求见。”张阿难提醒,这位干瘦的宦官是承乾殿中的总管,官职是五品的内给事,却有个汶江县开国侯爵位。
他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是梁朝散骑侍郎,他侍奉过隋朝太子杨昭,当年还参与了雁门勤王,因此与李世民相识,后来成为李世民心腹,传说还是位用剑高手,随李世民从河东南下关中时,甚至披甲纵马随李世民战阵冲杀,得到李世民勇冠三军的嘉奖。
“好吧,请他来。”
房玄龄一脸忧色,“殿下可知,东宫向陛下建言,将秦王府官员调到外地任职?”
“我刚回来,还不知此事。”李世民闻言也是皱眉。
“朝廷已经下旨,被迁外地的人非常多。”房玄龄道。
李世民也不由的急了,“我在前线统兵打仗,太子怎么能背后捅我刀子?”
“殿下,如今府中幕僚去者虽多,但不足忧,唯有一人,绝不能走。”
“你是说克明?”
“没错,杜如晦聪慧,能洞察事理,此人有王佐之才。大王若为镇一方,那用不上他,如果以后要经略四方,那就非杜如晦不可。”
“克明外调何职?”
“迁陕州总管府长史,陕州总管是今日加封为永安王的李孝基。”房玄龄道,太子李建成跟李世民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太子明显已经开始在防范这位屡立功勋的兄弟了。
把秦王府那些幕僚迁往外地,就是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陕州总管府是新设,首任总管是皇帝李渊的堂弟李孝基,杜如晦出任长史,这也是对他才能的肯定,这是从五品上阶。杜如晦原本仅是八品的赵国公府兵曹参军,现在一下子迁升五品。
李渊也是想让杜如晦好好辅佐堂弟李孝基,经营潼关外的陕虢之地。
“要不是你提醒我,我就要失去杜如晦了,你和如晦,乃是我的左膀右臂,一个都不能少。你马上替我拟一道表章,我一定得把如晦留下。”
房玄龄提醒李世民,杜如晦的调令已下,而且是由八品升迁五品,如果要留下杜如晦,一定得考虑这点,得给杜如晦的官职提一提。
否则,岂不成了拦人升迁之路了。
只是李世民刚晋封为秦王,但他的幕僚长史和司马都早有人了,长史权弘寿、司马豆卢宽,都是在太原起兵后,就被李渊安排到李世民幕府的。
就连主要的秦王国官,皇帝也安排了人,咨议参军是窦纶和萧璟,窦纶是皇后族人,萧璟是萧瑀的哥哥,秦王友则是于志宁,于家关陇贵族集团中的名门,李渊入潼关后,于志宁是带头来迎接的。文学姚思廉、颜师古,东西阁祭酒王达和权万春,也都是起兵不久后,就投奔李渊,然后安排到他幕府的。
这些人占据了幕府主要位置,个个都很有来头,不能轻易挪动。
“我建议殿下表留杜如晦,让他任秦王府属兼兵曹参军。”
属,是正六品上,和掾是王府幕僚里仅次于长史和司马的官职,这两个官职相互配合,协助长史和司马工作,负责王府具体事务的执行和管理。
房玄龄现在担任的记室参军,是李世民的机要文秘,品级从六品上,王府的诸曹参军则是正七品下。
虽然秦王府属是正六品,不及陕州总管府长史的从五品,但一个是辅佐秦王李世民,一个是辅佐永安王李孝基,肯定也不一样。
“陛下要调其它人,我可以放,但杜如晦,我一定要跟陛下请求留下。”
一番商议后,李世民马上又去太极殿求见父亲,当面陈说要留杜如晦,李渊拉着儿子一起坐在皇帝御榻上,最后还是答应了他这个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