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叙述到梅华的高中名额落榜,只有王华英才有机会读高中,华英知道其中缘由。
往日从中学回家,华英、根珍她们都是和梅华、家阳一起。今天,由于心里有点愧疚,与梅华一起回家路上不好说话,华英就找王家阳说了个理由自己和根珍先回家了。
王家阳早早就打理好铺盖准备离开学校回家,见梅华情绪低落,就留下来等待,陪同梅华一起走。一路走来,两人默默无语,谁也不愿多说话。到了观音庙,梅华要进去休息。王家阳见天色已暗,说道:“我们还是先回家吧。”
梅华说道:“你先回家,告诉我爹一句,说我今夜住在观音庙了。”
听到外面声响,苗珍出来与他们俩招呼。王家阳对苗珍阿姨回了个招呼自己先走了。梅华一迈进观音庙大门就放声大哭了起来。苗珍早就知道缘由,没有劝止,让她哭个够。苗珍想起自己的挫折经历,不由得也泪珠滚落下来。苗珍对梅华如此关心有原因的。苗珍不是毛家村人,是外来户,是观音庙的庙祝。
观音庙在毛家村附近,苗珍经常去村里走走,时间久了,大家就相互认识了。村民把苗珍当成自己的邻居,苗珍也把自己当成毛家村人。
毛家村的孩子读初中,观音庙是必经之地。每一个星期日下午,同学们肩勾了米袋提了菜在书堂集合,再一起往学校走。路过观音庙时,大家进去吵闹一番才恋恋不舍离开。苗珍没有孩子,村里有些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长大顺利,就叫孩子认苗珍为干娘。苗珍开始有点羞涩,不肯答应,毕竟不是大到不能生育的年龄。有人劝她,你现在不肯成家,一个人孤单,有人认你干娘,你少不了一根毛发,图个热闹吧。苗珍答应了,孩子们开始叫“干娘”,没有认的孩子也跟着叫,一叫二叫成了“亲娘”。认干娘的孩子多了,苗珍分不清谁是认自己干娘的,谁叫自己都随口“哎”一声答应。
一个下午,梅华、王家阳、王根珍、王华英等同班同学十几人一路嬉笑玩闹到了观音庙。大家一进去就做鸡鸣学狗吠,淘气的同学甚至翻鸡窝找蛋,也有的赶小狗奔田野,把本来整齐干净的观音庙吵闹的鸡犬不宁。
同学队中王华英比同学们大出二、三岁,个头也有,做事有胆量,大家不免有点畏惧,对她言听计从。孩子的菜筒是浆糊瓶,浆糊用完淘洗干净后改用的,瓶里装什么菜一目了然。偶尔也有毛竹筒做菜瓶子的。挑一节大毛竹筒,两边都有节子,请篾匠锯、切、刨,上节锯小段做盖顶,下节大段装菜做托底,托底的上沿圈削薄留成盖托,盖子盖上去可以固定。
华英要求大家都把菜瓶罐拿出来看看,谁家的菜最好吃。同学们纷纷拿出来比较。根珍的瓶罐子里装着黄豆和梅菜干,黄豆较多,又油光发亮,华英看见上前开掉盖子倒出来吃。华英递给其他同学吃,同学们都不敢接手。华英只好自己吃,边吃边说道:“大队长囡的菜就好吃。”
王根珍又恼又急,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冷笑道:“要吃全部吃掉,光吃炒豆不吃菜干算什么本事?”
梅华对根珍笑着说:“来,我帮你把华英的菜瓶盖打开,你也吃。”华英笑着不让梅华开瓶盖。一个要开一个不肯,两人你推来我捺去,把根珍的瓶子碰翻滚落在地上,“呯嗙”一声瓶子四分五裂,黄豆菜干撒满一地。王根珍呵、呵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