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面所说,没有多少大学生上大学是为了更好的贪污,这目标过于奔放,不是正常人的脑回路。
正常人考虑的还是合理合法。
从概率上来说,现在在场的各个系的学生,未来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项目的主导人。
林麦冬传授的经验,极大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
渐渐的,对于林麦冬的“传授”之说,再也没有人排斥了,演讲到最后,连郑教授都有些后悔:
“虹卫,我们之前应该再坚持一下,把实践课题的事落实下来的。”
王虹卫却反而摇头:“不可能的,主任,麦冬这些经验……怎么说呢,没法拿到台面上说,他传授的确实是有用的经验,但……太黑暗了,不符合学校的基调,就算课题通过,他教的这些东西,也没办法写进论文或者报告里面……”
郑教授表情有些惋惜:“社会怎么就变成这副样子了呢……”
能从一个普通导演走到今天,郑教授当然不是一个天真的人,只是,时代的变化让他看不明白而已。
有人说过,一个人一生的爱好、观念,都受他年龄巅峰时期的经历影响。
第四代的巅峰时期,是那个还穷困,却特殊的年代,那时才是真正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金钱这个魔鬼尚未出炉,无论是社会,还是人与人,都相对单纯、干净。
怔忪一会儿,郑教授忽然好奇问道:“你说,林麦冬怎么知道这么多弯弯绕绕?你是92年毕业吧,你经历过吗?”
“呃……没有……”
92年毕业,一事无成的王虹卫尴尬地摸抹光头。
没有在意他的尴尬,郑教授喃喃道:“我也没经历过,真是奇怪,按理来说不应该啊……”
“可能这就是天才?”王虹卫说,“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出来的东西,也许天才只是一思考就能琢磨透?”
这个想法太炸裂,太慕强了。
郑冬天忍不住转头看了王虹卫一眼,欲言又止。
王虹卫知道他在想什么,却仍旧一脸的理所当然:“以前我也不信差距,可是主任,那天在办公室,我第一次看到林麦冬的《雇佣人生》的时候,您不知道我的观念受到怎样的震撼。”
“那个本子的寓意,我这辈子都想不出来,甚至当天晚上,我去系里片库翻了好久,都没找到类似的题材……现实让我不得不承认,脑子不一样,确实是天差地别。”
“有《雇佣人生》,还有那份工整亮眼的拍摄计划书,麦冬表现出的才华和成熟,已经很离谱了,所以他现在说的这些,我反而觉得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
想着《雇佣人生》,郑教授无言。
两人默默看着,已经讲到尾声,按照惯例即将到达提问交流环节的活动室,台下那些之前只是来看热闹的学生,如今却拼命举起手,希望能向林麦冬提问,能和他交流他的经验。
“你看,就算没有实践课题,他依靠演讲还是抓住了大家的心……我可以跟您打个赌,现在麦冬振臂一呼,今天出现在这里的学生,绝对削尖脑袋往他剧组钻,您信不信?”
“……”
王虹卫转过头,郑重的像个传教士:“郑主任,信我的,天才就是这么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