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收网!”郑海注视着海面,指挥若定,眼神中透着专注与期待。船员们开始用力拉动绳索,渔网逐渐收紧。起初,渔网中只是一些小鱼在挣扎跳跃,它们闪烁着银光,如同一串串灵动的珍珠。但随着渔网越收越紧,一些体型较大的鱼开始浮现。有身形修长、背部呈青蓝色的金枪鱼,它们在网中奋力挣扎,溅起阵阵水花,其力量之大仿佛要冲破这束缚;还有色彩斑斓、身上带有斑纹的石斑鱼,它们躲在金枪鱼的下方,试图寻找逃脱的机会,其身上的斑纹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哈哈,这一网收获不小啊!”一位船员兴奋地喊道,眼中满是喜悦与自豪。郑海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他深知,捕鱼过程中不可掉以轻心,犹如在钢丝上行走,需时刻保持警惕。“小心点,别让鱼挣破了网,把那些大鱼先捞上来。”郑海说道。
船员们拿起长柄捞网,将网中的大鱼一条一条地捞上船。金枪鱼的力气极大,它们在捞网中不断扭动身体,肌肉紧绷,试图挣脱,每一次扭动都考验着船员们的力量与技巧。船员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它们制服,放入船舱中的鱼舱里,那“扑通”一声响,仿佛是胜利的号角。石斑鱼则相对较为温顺,但它们身上的尖刺也需小心应对,船员们用布裹住双手,才将它们安全地转移到鱼舱,每一条鱼的入舱都饱含着船员们的辛劳与汗水。
第一网收获颇丰,捕鱼队的士气更加高涨。他们继续在这片海域作业,又下了几网。随着时间的推移,船舱中的鱼越来越多,不仅有金枪鱼和石斑鱼,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鱼,如肉质鲜嫩的鳕鱼、外形奇特的鲷鱼等。这些鱼在船舱中活蹦乱跳,仿佛是一片流动的银色海洋,散发着浓郁的海腥味,那是丰收的味道。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乌云密布,如同一座座黑色的山峰压顶而来。海风也逐渐加大,起初只是轻柔的吹拂,瞬间便转为呼啸的狂风,似是大海发出的怒吼。郑海抬头望了望天空,心中一紧,犹如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揪住:“不好,风暴要来了,收网回港!”
船员们迅速收起渔网,整理好渔具,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几分慌乱与急切。郑海亲自掌舵,驾驶着渔船向达尔文港驶回。此时的大海已经变得波涛汹涌,海浪不断地拍打着船身,渔船在海浪中剧烈摇晃,如同一叶在狂风中飘摇的孤舟。
“大家稳住,不要慌!”郑海大声喊道,他紧紧握住舵柄,双手青筋暴起,努力保持着渔船的平衡。船员们则在船舷两侧,用木桶不断地将涌入船内的海水舀出,每一次舀水都仿佛是在与死神抢夺生机。海水冰冷刺骨,溅湿了他们的衣衫,却浇不灭他们求生的火焰。
在狂风巨浪中,渔船艰难地前行。突然,一个巨大的海浪扑面而来,如同一堵白色的高墙,将渔船整个儿地淹没。郑海在海浪中呛了几口水,那咸涩的海水刺激着他的喉咙,但他依然紧紧地抓住舵柄,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将兄弟们安全带回港口。船员们也相互扶持,有的紧紧抱住船舷,有的互相拉扯着,共同对抗着风暴的侵袭,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不屈。
经过一番艰苦的挣扎,渔船终于缓缓驶回达尔文港。虽然经历了风暴的洗礼,但捕鱼队带回了满满一舱的鱼获。郑海和船员们疲惫地走下渔船,他们的脚步踉跄,双腿发软,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那是历经生死考验后的欣慰与自豪。
朱慈烺得知捕鱼队的经历后,亲自前来慰问。他看着船舱中的鱼获,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对郑海说道:“郑卿此次出海,虽遭遇风暴,但收获颇丰,为营地带来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此皆赖卿等之英勇无畏与坚毅不拔,实乃兴明之福。这澳洲海域的渔业资源,果然是我兴明的一大财富,日后当善加利用。”
郑海连忙行礼道:“殿下,此皆为殿下英明领导,亦是兄弟们齐心协力之结果。只是这澳洲的海洋气候多变,仿若喜怒无常之巨兽,我们还需建造更多坚固的渔船,培养更多熟练的船员,才能更好地开发这渔业资源,不负殿下重托。”
朱慈烺点头道:“郑卿所言极是。朕自会安排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全力支持渔船的建造与捕鱼事业之发展。同时,也要着人研究如何保存这些鱼获,使其能在营地中长期供应,以保我兴明众人无饥馁之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第一艘渔船的成功建造与试航捕鱼,郑海带领着工匠们又陆续建造了多艘渔船。捕鱼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他们在达尔文港附近的海域不断探索,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未知的冒险,他们逐渐熟悉了不同季节、不同海域的鱼群分布规律,如同一群在大海中探寻宝藏的勇士。
为了更好地保存鱼获,营地内的工匠们在陈谟的组织下,开始建造简易的鱼窖与腌制工坊。鱼窖挖在地下,利用地下的低温环境来保鲜鱼获,工匠们一锹一锹地挖掘着泥土,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腌制工坊则采用传统的腌制方法,用盐和香料将鱼腌制起来,使其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质。每一条鱼在腌制工坊中都经历着一场奇妙的蜕变,成为兴明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在捕鱼过程中,郑海还发现了一些当地特有的捕鱼技巧。例如,在一些浅海礁石区域,有一种名为“鱼篓诱捕法”的技巧。他们用竹子编制成特殊形状的鱼篓,放入礁石间的缝隙中,在鱼篓内放置一些鱼饵。一些小鱼被鱼饵吸引进入鱼篓后,便难以逃脱,而一些大鱼为了捕食小鱼,也会不小心钻进鱼篓,如同一场巧妙的陷阱游戏。
随着捕鱼事业的发展,兴明在澳洲达尔文港的食物供应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新鲜的海鱼不仅为营地的人们提供了美味的食物,还为他们补充了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营地中弥漫着烤鱼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同时,鱼获的交易也逐渐在营地内兴起。一些人用多余的鱼获与他人交换其他生活用品,如衣物、工具等,促进了营地内部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如同一股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兴明发展的大河。
在这一过程中,兴明与原住民的交流也更加深入。除了学习木材处理方法外,他们还从原住民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海洋潮汐、风向变化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捕鱼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而兴明也将一些大明的文化与技术,如陶瓷制作、纺织工艺等,传授给了原住民,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如同一朵盛开在澳洲土地上的文明之花。
郑海站在港口的栈桥上,望着繁忙的港口与出海归来的渔船,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兴明在澳洲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等待着他们。无论是继续探索海洋渔业资源,还是进一步发展与原住民的关系,或是拓展兴明在澳洲的其他事业,都需要他们不断地努力与创新。而他,将继续在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为兴明的未来而拼搏,如同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