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司马炎加封司马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将其调离中央。公元283年司马炎继续下诏书催促司马攸前往封国。司马攸忧愤成疾,乞求留在国都看守皇陵,但司马炎拒绝。司马攸强撑病体启程,两天后病死,至此太子司马衷的地位得以稳固。司马攸跟司马炎的关系其实很不一般,表面上司马攸为司马师之子,司马炎和司马攸是堂兄弟关系,其实不然,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将自己的孩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而且司马昭之妻王元姬临终前曾三番五次对司马炎强调,不要伤了和司马攸之间的兄弟情感,但越是这么说,司马炎就越不放心,
5. 晋国大治:
-自太康元年灭亡吴国后的十数年里,晋国国内外没再出现较大的叛乱或军事冲突,国内经济得以充分恢复。司马炎进行了农业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农业,国内生产出现繁荣景象,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太康之治”。同时,上百个少数民族部落先后向司马炎表示归顺,司马炎还派兵击败不服从晋朝的鲜卑族人,于太康十年即公元289年迫使辽东慕容部鲜卑的首领慕容廆归降。
6. 祸患浮现:
司马炎执政后期逐渐懈怠,更加注重享乐,扩充后宫,沉浸于宴饮游乐之中。朝政上宠信皇后的父亲侍中杨骏等人,晋朝出现贵族、外戚专权的现象。
政治制度上司马炎继承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使得世家大族长期垄断高级官员位置,社会阶层流动性下降,且给予世族地主极大的政治、经济优待,导致社会腐败奢侈情况严重。
司马炎为巩固太子司马衷的地位,大力提升宗室藩王们的地位与权力,并授予他们军权,命其守卫各个关键位置,为藩王们兴兵混战埋下了隐患。
7. 去世:
晋太熙元年即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重,侍中杨骏不许其他大臣见到司马炎,独自守在其身边,并趁机改换朝中公卿,安插自己的亲信。之后司马炎病情稍好,见杨骏的人事安排不合理,便下诏命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一起辅政,同时任命了一些有名望的年轻大臣辅佐太子,但杨骏将诏书藏匿起来。
司马炎希望见司马亮一面对其托付后事,但司马亮没能及时回到国都。皇后奏请让杨骏辅政,司马炎点头应允。随后司马炎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峻阳陵,庙号为世祖。司马炎去世后,太子司马衷登基,但司马衷的智商属实是一言难尽,所以他登基之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事件,这也为后面晋朝政局动荡,各地藩王起兵争夺中央权力,晋朝陷入“”八王之乱”做出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