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之下,李天昂首挺胸,步入了普安县那庄严巍峨的郡守府。这普安郡,将成为他大展鸿图、一展抱负的舞台。他环顾四周,目光如炬,心中豪情万丈,似乎已经预见到了普安郡在他的精心治理之下,日渐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紧接着,李天在诸葛亮的陪同下,以及一众文臣武将的簇拥下,来到了普安县那气势恢宏的议事大厅。待李天在主位上稳坐如山后,众人仿佛心有灵犀一般,纷纷行至大厅中央,分列文武两列,整齐划一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如钟:“拜见主公!”
李天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扫过下首那八位从三国时代招募而来的英勇大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欣慰之情。他见众人行礼,连忙抬手制止,声音浑厚有力:“众位大人免礼!能与诸位大人并肩作战,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共同开创一番伟业,实乃我李天之莫大荣幸!虽然蜀山派已将普安郡划归我们治理,但我们初来乍到,根基未稳,恐怕辖内的众多世家大族对我们多有不服。军师,近日来你可曾打探到下辖各县的具体情况?”
诸葛亮闻言,连忙躬身行礼,声音谦恭而自信:“启禀主公,亮半月前至此与前任太守交接,暂领太守之职后,便立即着手对普安的账目进行详尽的盘查,并下令其他各县上报情况。同时,我亦安排了得力人手对八县的人口、土地、税收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排查。现已有了初步的结果,请主公过目。只是,这些结果是否属实,尚需进一步核实。”
说完,诸葛亮从袖中取出一叠精心整理的绢帛,恭敬地呈递给李天。他接着说道:“普安郡下辖八县:普安县、黄安县、武连县、梓潼县、阴平县、临津县、永归县和剑门县。每一县都蕴藏着无尽的潜力与机遇。”
“以普安县为例,下辖十三乡,村落星罗棋布,共计一百二十六个。在册人口已达二万一千三百二十五户,总计十七万四千八百二十六人。而普安县城内居住的在册人口更是高达十一万三千七百五十四人,这还不包括近年来一些大户人家的佃农和奴隶。如此众多的人口,正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李天听到此处,心中虽感诧异,但随即想到这片疆域之辽阔,一县之地面积竟是前世唐朝的百倍以上,便也不再纠结。他转而向诸葛亮问道:“军师,你可曾打听到县城之内的情况?有多少世家大族?他们是否会对我们以后的施政造成阻碍?”
诸葛亮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普安县城内有三大家族,分别是城东的张家、城北的赵家和城西的甄家。这三大家族与蜀山派均有着深厚的渊源,每代都有人在蜀山派学艺。听说他们家中均有六品实力的老祖坐镇,只是这些老祖年事已高,多在闭关修炼,以求突破境界,不再问世事。张家人丁兴旺,现任的普安县丞便是张家人。而县尉之职则由赵家人担任。至于甄家,人丁最为单薄,到这一代甄家家主仅育有一女,且是老来得女,听说长得如花似玉、倾国倾城。其余两家均想与其联姻,以图攀附甄家的势力。只是两家各怀鬼胎,都不想让对方得逞,因此这甄家小姐直到十八岁还待字闺中。只是听闻甄家老祖寿元将近,甄家的日子恐怕也不怎么好过。”
李天听罢,眉头微蹙,心中暗自盘算。这世家大族之间的纠葛与暗斗,无疑是他治理普安郡的一大障碍。他轻抚下巴,目光深邃,仿佛要看穿这背后的重重迷雾。“军师,你如何看待这三大家族对我们的态度?他们是否会真心拥戴我们的治理?”
诸葛亮轻摇羽扇,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主公明鉴,这三大家族虽各有盘算,但就目前而言,他们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敌意。毕竟,新任太守的到来,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张家与赵家分别控制着县丞与县尉的要职,这无疑是他们相互制衡的结果。甄家虽势弱,但其背后的六品老祖仍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他们不会轻易与我们为敌,至少在表面上会维持一种和谐。”
“然而,”诸葛亮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这三大家族在普安县的生意网络错综复杂,涉及粮食、酒楼、丝绸、木材等多个行业。张家以粮食贸易与酒楼为主,几乎垄断了普安县的粮食市场;赵家则控制着丝绸与木材的贸易,其丝绸远销中原,木材则用于修建郡内的房屋与桥梁。甄家虽不如前两家势大,但在药材与珠宝方面却有着独到的经营,其药材铺与珠宝店在县城内享有盛誉。”
“主公需知,商业上的竞争往往伴随着政治上的博弈。张家与赵家为了争夺市场,早已明争暗斗多年。甄家虽置身事外,却也难免被卷入其中。例如,张家曾试图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来打压赵家的丝绸生意,因为丝绸生产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工人的口粮。而赵家则暗中支持县城内的小粮商,试图打破张家的垄断。甄家则利用自己在药材与珠宝方面的优势,与两家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从中渔利。”
李天闻言,不禁点了点头,对诸葛亮的洞察力深感佩服。他深知,要在这复杂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先理顺这些关系,找到切入点。于是,他问道:“军师,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才能既稳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