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分头行动。
谢锦南赶驴车去定砖瓦,锦绣坐谢二勇的牛车。
谢二勇告诉锦绣,这几日负责摆摊的是贾氏,还有她儿子李风。
因为生意太好。
李家又多搞了一个冰粉摊。
书院这个摊位固定,另外一个流动摊位由李二牛和顾氏两口子负责,比如瓦窑、砖窑附近,东街住宅区。
东街住宅区有钱人多,瓦窑砖窑就更别说了,工人在窑里面高温作业之后,要是能有一碗冰粉下肚,神仙也不过如此。
“卖冰粉咯,两文钱一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瞧一瞧,看一看我们家的冰粉咧,滑又不腻,冰冰凉凉又好吃。”
贾氏激情的吆喝声传入耳中。
谢二勇将驴车停在冰粉摊后面。
锦绣下车,和他一起走到摊位前。
“舅娘。”
“舅娘。”
贾氏转头一看,瞬间扬起笑脸,见到锦绣,越发笑得亲切:“二勇来了,锦绣也来了。”
“风儿,这个就是你锦南表弟的媳妇,锦绣,我们能卖冰粉,多亏了她,你可得好好谢谢弟妹。”
李风比谢锦南大几个月,长得高大威猛,看着锦绣憨憨地咧嘴:
“弟妹谢谢你,没想到弟妹长得漂亮,还这么能干,我听爷奶说,冰粉是你做出来的,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以后有什么需要表哥帮忙的,尽管说!”
锦绣摆了摆手:“表哥这么说就严重了,我只是提供一个方子,辛苦的是你们,我听二勇说了,冰粉卖得很好。”
贾氏眉开眼笑:“哎,最近这几天,两个摊子合起来,每天能卖五百多碗。”
五百多碗,一天进账一两银子。
贾氏现在还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每天都像踩在云上似的,飘飘然。
她林子进私塾有望了!
李林是贾氏小儿子,今年九岁,她这么积极卖冰粉,是希望家里挣到银子后,公婆能答应送李林进学堂。
一位大叔走过来:“我要一碗冰粉。”
贾氏收回思绪,热情回应:“哎,好咧。”
动作熟练地盛一碗冰粉,交给客人,大叔付二文钱,坐到旁边的小桌上吃。
“等到正午,书院午休,人就会多起来了,大多是书院里的学子,连夫子都喜欢吃我们的冰粉。”李林乐呵道。
学子大多是镇上有钱人家的孩子,舍得花钱,所以他们才会固定一个摊位在这儿。
谢二勇看着锦绣:“大嫂,我准备去县城摆个摊子。”
他有驴车,方便去县里。
县里市场更大,一天卖四百碗不是问题。
趁着夏天还没过去,他要多挣点钱。
“你一个人搞得过来么?”
“我和李山表弟一起。”
李山是二房的儿子,今年15岁。
锦绣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没意见。
年轻人就得多锻炼。
看二勇这样子,注定是要往经商的路上走了。
陆续有客人走来。
谢二勇也上前帮忙。
锦绣要等谢锦南,就在这一带逛了起来。
晨熙书院是镇上最大最出名的书院,位置不算偏,在主街尽头,周围有很多小摊子。
卖早食,卖风筝,卖书画等等。
锦绣在卖包子的摊位买了一袋肉包,走回冰粉摊位。
一个老妇付两文钱,捧着碗冰粉,转身看到她走来:“哟,这不是锦绣吗!”
锦绣挑了挑眉。